伊尹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人物大辞典》
唯一号: 150830020220001046
人物姓名: 伊尹
文件路径: 1508/01/object/PDF/1508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0111.pdf
性别:
卒年: 1713年

传略

【伊尹】(?一前1713)名伊,一说名挚,尹为官名,商初大臣。未仕时,曾耕于莘野, 后为成汤所用,佐商灭夏,汤尊之为阿衡、保衡, 世称贤相,辅商四世。汤孙太甲为帝时,因不遵汤规,横行无道,被伊尹放之于桐宫(今山西万荣县西,一说河南虞城东北),令其悔过和重新学习汤的法令。三年后,迎回复位。伊尹此后不预国政,寿至百岁,于公元前1713年卒。一说伊尹放逐太甲后,篡位自立,太甲潜回,将其杀死。旧志记载:“莘之北门外曰伊尹田,伊尹田北八里,古有莘亭。世传伊尹耕躬处也。”又载:莘亭建自汉时,至清康熙间,亭基仍存。东昌知府程光珠访求古迹,大书“莘亭伊尹耕处”六字,题曰:“尧舜之道,畎亩之中,圣作物睹,龙虎云风。”令知县刘萧勒石立碑,以永志之。其碑现在莘县城北单庙乡大里王村西,碑文除个别字剥蚀外,大部清晰可辨。另在莘县古有伊尹庙,"伊庙清风”为“莘县八景”之一,历代地方志乘多有记载和题咏。《汉书•艺文志》载道家著录有《伊尹〉五十一篇,今佚;小说家著录有《伊尹》二十七篇,系后人伪托,今亦佚;1973年马王堆三号汉墓岀土帛书有《伊尹》零篇六十四行。今河南虞城城西南22公里魏固村北有伊尹墓。见清道光十三年修编的《莘县志》及有关资料。一说伊尹所居有莘,在今山东曹县北,汤与有莘氏通婚,伊尹为陪嫁的媵臣,入汤家,佐厨事,以滋味说汤,被重用。

知识出处

聊城人物大辞典

《聊城人物大辞典》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聊城是我国文明发祥较早的地区之一,悠悠数千载,在这方热土上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件,也出现过众多的英雄豪杰、志士仁人,其中既有治国安邦的贤臣良相,又有抗敌御侮的民族英雄;既有经纶满腹的饱学之士,又有名扬天下的墨客文人;既有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又有勤政爱民的领导干部,这些人或出生在聊城,或在聊城工作、生活、战斗过,他们为聊城做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把这些人物及其勋绩集中起来,传扬开去,不但有总结过去、追远昭往的意义,更可以增知、存史、资治、备检,以人为鉴,温故知新,激发人们热爱家乡的热情,起到利当代、惠后人的作用,而于对外宣传聊城、由名人而让人们进一步深入地了解聊城,亦有其重要意义。

阅读

相关专题

大臣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