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道时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唯一号: 150830020220000901
人物姓名: 杜道时
文件路径: 1508/01/object/PDF/1508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970.pdf
性别:
出生年: 1927年
卒年: 1992年
籍贯: 高唐镇南街

传略

杜道时(1927〜1992),高唐镇南街人,曾就学于本街初小、济南模范小学、北平第四中学和文汇高中理工科。1936年,考入国民党昆明航空学校。1940年,调入远程轰炸机部队——空军第八大队。1943年,赴美国漂爱布罗等城航校学习。1945年5月回国。1947年秋,他欲弃暗投明未果。1949年1月,他被迫随八大队迁至台湾省新竹市。1949年4月17日黎明前,他和山东同乡郝子仪,偷驾一美制G-46型运输机,采取低空迂回战术,避开八大队多架飞机尾追阻截,惊险地飞至徐州。他是第一个从台湾驾机起义回大陆的空军人员,受到驻军领导的亲切接待。4月23日,他受到周恩来、朱德的宴见。不久,杜道时被任命为北京航空局飞行科副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时,他参加了由17架飞机编队在天安门上空的飞行,接受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50年,他调长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航空学校,先后任教员、科长、中队长、独立大队副大队长等职。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8月,他出色地完成了在积雨云禁区实施人工降雨的任务,缓解了小丰满水电站缺水发电的困难,受到了吉林省政府的嘉奖。同年,调空军第16航校,历任校飞行技术检查主任、副团长、副参谋长、研究员、副师职顾问。先后荣获三级解放勋章1枚、立三等功3次,并获中共中央军委授予的胜利功勋荣誉章。系陕西省第4〜6届政协委员,陕西省航空史研究会顾问,陕西省航空联谊会副会长。1982年离休。1992年2月病逝。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聊城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聊城地区志》的编纂是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进行的。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聊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层面,都作了实事求是她研究与分析,广征博采,去伪存真,秉笔直书。举凡建置沿革,区划变更,河渠变迁,物产名胜,民族迁徙,人口变动,经济兴衰,政治得失,人事更迭,社会风情,文武人才,英模事迹等等,无不尽收入志,蔚成大观。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