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卫兵运动兴起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市历史大事记1949—1996》
唯一号: 150332020210008425
事件名称: 红卫兵运动兴起
文件路径: 1503/01/object/PDF/150310020210000015/001
起始页: 0174.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1966年8月18日

事件描述

红卫兵运动兴起18日,毛泽东等在天安门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学生和教师。此后,红卫兵运动风起云涌,遍及全国。20日,地、市委在西关体育场举行“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大会号召“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以《十六条》为武器,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在此前后,济宁市几个中学首先出现了红卫兵组织。23日,曲阜师范学院“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成立。25日,地委机关“红卫兵大队”成立。此后至9月下旬,全区各学校先后成立了红卫兵组织,部分教职工和工农群众成立了造反组织。从8月24日开始,曲师院红卫兵不断到济宁串连,并与一、 二中红卫兵开展了大辩论。从26日至9月3日,外地100多个单位3000余人到济宁串连,并两次召开大会,批判地、市委。9月5日至6日,发生了六七万工农群众反对外地来济宁串连学生的大游行。从20日起,首都和各大城市红卫兵开始走上街头,横扫“四旧”。2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好得很》,对红卫兵在破“四旧”中的过火甚至破坏性的行动予以报道和肯定。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受到鼓励,进而采取了更为激烈地行动。济宁的红卫兵也和全国各地的红卫兵一样,走上街头,横扫“四旧”。他们张贴标语,散发传单, 书写大、小字报,集会演说,开展辩论,发通令,写倡议,改街名、校名,进而自行抓人、揪斗、游街示众、抄家。极少数红卫兵竟私设公堂,进行人身摧残。11月,北京师范大学红卫兵组织头头谭厚兰等人到曲阜“讨孔”,砸毁了孔庙内大批碑刻文物,挖毁了孔林内大批古墓,全国重点文物遭到严重破坏。红卫兵运动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极大混乱。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市历史大事记1949—1996

《中共济宁市历史大事记1949—1996》

本书记载时限,自1949年10月1日始,至1996年12月31日止。以建国后党的历史时期的划分依次记述。以济宁市现辖区域追溯历史,先后记述了济宁市、尼山专区、台枣专区、滕县专区、湖西专区、济宁专(地)区、济宁市的内容。本书以地(市)级党的活动和党的领导为主线,围绕主线记述本地 (市)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同时兼顾本级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地方军事机关的重大活动、重要事件,以及县(市、区)有重大影响的活动和事件;记述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主要负责人和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济南军区主要领导人到济宁的视察活动,外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济宁的参观访问活动,本市与兄弟省、市(地区)的交往活动,与外国有关城市的友好往来活动;记述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调整和组织机构的变化;领导人的任职变化记述地(市)级党委正、副职,纪委、人大、政府(专署、革委)、政协正职,地方师级军事组织军政正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