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救灾工作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市历史大事记1949—1996》
唯一号: 150332020210007916
事件名称: 开展救灾工作
文件路径: 1503/01/object/PDF/150310020210000015/001
起始页: 0014.pdf
事件类型: 社会事件
起始时间: 1949年10月

事件描述

入秋以来,湖西、尼山专区连日阴雨,发生严重水灾。湖西专区被淹土地150万亩,受灾群众达70多万人。湖西地委认真贯彻“生产救灾、节约度荒、组织互助、以工代赈、辅之必要的救济”的方针,地、 县和受灾区、村都建立了生产救灾委员会,并派大批地、县干部下乡,组织灾民开展生产自救,开展多种副业生产。同时,专区成立了治水委员会,研究解决疏水种麦问题。尼山专区以济北、凫山两县受灾最为严重,南旺湖和泗河东堤决口漫溢,仅济北县就被淹土地27万多亩,受灾村105个。尼山地委强调在秋耕秋种中结合组织群众生产自救,采取组织灾民集菜备荒,发展副业生产,土产推销,以工代赈,社会互济等方法,稳定了受灾群众的情绪。11月 28日,地委生产救灾委员会成立,并派出工作组,加强灾区生产救灾的组织指导工作。1950年春节前,地委将第一批救济粮135. 39万斤、优属粮 151.09万斤及时发给灾民和生活困难的烈军工属,有力扶持了群众的副业生产,同时动员灾民抓住春节前的副业生产旺季,进行生产。春耕春种时,地委又组织银行贷出粮食387万斤,解决了种子等困难。在4月份青黄不接的紧急关头,地委一方面组织灾民树立生产救灾信心,一方面动员灾民从山上、地上、水里采集树头、野菜、草根等,同时又组织了大批救济粮的发放。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市历史大事记1949—1996

《中共济宁市历史大事记1949—1996》

本书记载时限,自1949年10月1日始,至1996年12月31日止。以建国后党的历史时期的划分依次记述。以济宁市现辖区域追溯历史,先后记述了济宁市、尼山专区、台枣专区、滕县专区、湖西专区、济宁专(地)区、济宁市的内容。本书以地(市)级党的活动和党的领导为主线,围绕主线记述本地 (市)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同时兼顾本级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地方军事机关的重大活动、重要事件,以及县(市、区)有重大影响的活动和事件;记述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主要负责人和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济南军区主要领导人到济宁的视察活动,外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济宁的参观访问活动,本市与兄弟省、市(地区)的交往活动,与外国有关城市的友好往来活动;记述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调整和组织机构的变化;领导人的任职变化记述地(市)级党委正、副职,纪委、人大、政府(专署、革委)、政协正职,地方师级军事组织军政正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