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浸信会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莱西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唯一号:
150034020220001732
专题名称:
浸信会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389/001
起始页:
0036.pdf
专题类型:
玄学宗教
专题描述
浸信会创建于美国南部,而起源于英伦。 英国在十六世纪即有浸礼派,主张政教分离,不同意国教。会友入教,用全身浸于水中浸礼,不用点水入额的洗礼。教义有从加尔者,有从阿明尼鸟者。1631年,英浸礼会教士维廉姆偕同信徒移居美国,为美国浸礼会之始。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分裂为二,教会亦分南北:北方称浸礼会,南方称浸信会。美南浸信会于1864年传入我国,美北浸礼会1877年传入我国。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开烟台为商埠,美南浸信会派遣花雅各牧师来烟布道。 1860年,美国牧师海雅'西来烟台,后又迁至登州,传道于黄、招、掖、莱、平及济南等地。并成立华北浸会议会,1891年海雅西与臧雨亭、李寿亭等在平度沙岭成立华北议会,设办事处于黄县城。据1936年的统计,浸会在华北共建教会84处。以黄县城为中心兴办神学院、中学和医院。华北神学院院长为美国牧师柯里培,副院长招远县臧天保。崇实学院创办者美国梅察理,校长先后有王秉三(王彼得)、王季生。平度知务学堂(后更名崇真),创办者美国崔以美,校长有美国郑克溥、昌邑县陈景文。医院有黄县的怀麟、掖县的铁梅、平度县的怀阿。 1900年后,美国牧师但以理首到莱阳城,在南门里和东门里租房传道。后继者为美国牧师道哲斐和衡多马。衡通医术,边传道,边行医。1915年美籍瑞典人孙约翰接任,在西关外建起楼房三处,兴办浸会中学,郑克溥任校长。1930年后,美国女教士甘爱德由掖县城调莱阳主持教务。驻会传道人先后有周洪德、战咏言、李镜泉、周美恩、李明先、谢保罗、姜学方等。教师有于行平、时和卿、刘鳗卿、刘维汉、谭福顺、刘继向、蒋铭竹等。 乡村教会在解放前共成立14处,其中有12处在莱西,即:杨家屯、中赵、史格庄、蔡湾庄、林泉庄、日庄(以上六处建立较早,和莱阳城并称七教会),小森格庄、鲁格庄、店埠、水集、姜山、三曲埠。现对这几处教会择要分述如下: 杨家屯会建立最早。1908年,但以理和招远臧雨亭来此主持创建。第一个传道人为史万林。史原在金口做生意,因蚀本灰心失意而信道,先在教会卖书,后传道。最早的信徒有史文兴、史文彬(史万林之子)、杨喜清、周洪德、周洪儒、张汝敬等,这些人都曾去黄县神学院学习,成为本县最早的传道人。 1938年日寇占据莱阳城,乡村信徒俱不到莱阳城聚会,教会中心迁到杨家屯,李明先常驻该会主持教务,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莱阳城的敦会学校也在李丹忱校长领导下,迁到杨家屯。萊阳城教会被迫参加日本组织的华北基督教团,乡村教会俱不参加。 中赵会建于民国初年,是从长老会分出来的。创立人为李文成。李为蓬莱县文会馆毕业生,曾任南京长老会牧师。后返里在中赵建礼拜堂,转入浸信务,并创办育才学校。最早的信徒有李悦南、李喜南、李文学、李光喜、李辑臣等。其后有李良忱、李子贞、李光义、李光孝。其中多曾在黄县神学院学习,成为传道人。所办学校设小学和初中班,教师有李光田、李耀东等。学校置教育枪,设军操课,曾在全县体操比赛中受奖。 鲁格庄会创立于1921年。衡多马主持立会。同时有大棚来此布道,传道人有周洪德。 李汉杰等。最早的信徒为王占奎,在黄县打短工信道。立会后即成立小学,学生四十余人,其中女生十四、五名,经费由差会供给。谢保罗夫妇少年时代均就学于此,毕业仔升入莱阳城浸会中学。传道人有李光孝、刘彭智、丁明徳等。该会曾在南岚设福音和小学,由倪梦香、倪梦起主持传道教学。 姜山会成立于1938年,创立人为郭洪钧,迟崇理和赵诚玉。郭洪钧曾在莱阳、平度、沂蒙山区和东北各省布道。他在家乡姜山居住期间,常在夏夜乘凉时间,一边弹琴唱诗,一边讲道,很能吸引听众,发展信徒80余人。 三曲埠会成立最晚°1939年.赵洪彦倡导立会,执事有赵洪浩、赵德尊、赵国教等。赵洪彦先在龙口开饭铺信道,后在家乡传播。传道人先后有周洪德、王日新、王立俭、王增茂、于雪芳等。解放后,雇农出自的赵正海主持传道。 乡村教会日益增加,信徒人数增加到一千人以上,需要按立中国牧师。先后有李明先、谢保罗、李光孝、刘志亭、李龙河等五人被立为牧师。 新时期教会发展情况 1945年,莱西解放。受到战争的影响和极“左”路线的干扰,宗教政策未能贯彻。礼拜堂被战争破坏或被占用,聚会活动陷入停顿,信徒人数减到二三百人。坚持信仰,坚持家庭聚会者了了无几。1956年,省三自召开成立大会,莱阳县马家泊万世谦前往参加,回来后即去世,三自革新末能开展。 1978年三中全会后,信徒和全国人民一道欢庆。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贯彻执行,教会恢复了正常活动。1979年,省三自委员会复会,周恒恕前往济南参加。同年,谢保罗按立李仕昆为牧师,宗教政策得到落实。聚会点纷纷开放,先后建立起八处,即东赵、水集、姜山、东朱毛、西众水、西南阁、杨家屯、鲁格庄。1984年成立县三自筹备会,委员会由五人组成,即李仕昆、周舒光、王同章、魏士明、陈佩芳。教会房产也得到落实,十处房产折价赔偿五千余元。1986年7月19日,召开全县基督教第一次代表大会,有60名代表欢聚一堂,选举产生三自委员会和常委会。委员会由11人组成,即李仕昆、王同章、周舒光、魏士明、陈佩芳、周焕林、周瑞林、李克同、髙其昌、张敏崇。其中前三人为常委。大会学习了宗教政策,经过充分的协商讨论,认识上取得一致’通过了教会工作报告和大会决议。大会号召全县信徒相爱相合,同走爱国爱教,荣神益人的光明道路。 1984年起,省三自委员会在益都成立义工培训班,李克同前往参加学习。其后每年都有人前去学习,先后有孙锡英、周瑞林、陈佩芳、张月华等。经过培训都能担任传道事工。1986年,孙锡英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协和神学院,翌年李卿德考取山东神学院;张月华考取沈阳神学院。 1986年11月,为了教会自养,筹建天丰橡胶厂于龙湾庄,集资10万余元,招工40余人。成立理事管厂,李仕昆、李天民、王同章、周汉生、周舒光任理事,周汉生任厂长。 同年,姜山教会在青岛爱主弟兄资助下,购置礼拜堂一所,经过翻修,焕然一新,能容纳150人。 10年来,教会事工和三自爱国运动都得到顺利发展。在爱国爱教旗帜下,全县信徒逐步走上合一道路。绝大多数都能明辨是非,抵制分裂活动。信徒人数逐年增加,新受洗入教的达800余人。总人数达1000名,为解放初期的四倍。广大教徒不断提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觉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很多教徒为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知识出处
《莱西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莱西县文史资料》第四辑为莱西文史资料,分为莱西方志略述、基督教史略、大秧歌概述、民间艺术史料、人物传记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