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干亲、干爸、干妈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河东文史 第一辑》
唯一号: 150034020220001352
专题名称: 认干亲、干爸、干妈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341/001
起始页: 0220.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认干亲、干爸、干妈也是自古以来的育儿风俗之一。 独生子女或体弱多病不好管住的子女,家长要找"保爷”、“保娘”来保住他,使他(她)能茁壮成长。大都找一些苦硬的行业如铁匠、石匠、剃头、修脚的或社会地位低下的"下九流”人物,因为他们能够在艰苦中生存,也会保住孩子成长。也有认灶君、老君、大树、石头为干爹干妈的。这些孩子立名为"神佑”、“天佑”、“神保”、“灶佑”、“灶管”、“灶保”、"石保”、“树保"等。 认在人前者,孩子的父母要给干爸干妈备衣物、送礼金,干爸、干妈也给干儿子备衣物、铁锁等还礼。红白喜事两家都要来往。还有人认和尚、道士、尼姑、道姑为干爸、干妈者。 还有一种情况,认干爸干妈为了攀龙附凤、登高枝。像吕布认董卓、丁建阳为干爸;安禄山认杨贵妃为干妈;刘瑾认皇太后为干妈等皆是事例。至于民间更为多广、今人沿兴不鲜。 干爸、干妈、干儿、干女在礼仪上均带“义”字,称为“义父”、“义母”、“义子”、“义女”。

知识出处

河东文史 第一辑

《河东文史 第一辑》

《河东文史第一辑》运城,古称河东,位于山西省西南端,本书以纪实的方式,以戊戌变法以来的运城历史为背景,以事件的人物为主线,收集了各个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民族宗教、名胜古迹、风俗民情等方面的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