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五谷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河东文史 第一辑》
唯一号: 150034020220001334
专题名称: 撒五谷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341/001
起始页: 0207.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五谷,即谷、豆、黍、高粱、稻子。当新娘下轿后,有二妇于轿前,向新人撒去,以图驱妖除怪,吉利呈祥。 撒五谷习俗由来已久,据《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记载:宋代,新人完婚,新娘下花担子(即轿)后,有“阴阳人”或“克择官”,手拿花斗,盛上谷豆、铜钱、彩果、草节等,一边念咒文,一边望门而撒,小孩们急着拾取。称为“撒五谷”。明《醒世姻缘传》:夫妻登床,宾相撒帐。宾相将盒里的果子带五谷,抓了满满的一把,往东一撒,说道:“撒帐东,新人齐捧合欢境,才子佳人乘酒力,大家今夜好降龙。撒帐南,从今翠被不生寒,春罗几点桃花雨,携向灯前仔细看。撒帐中,撒帐西……”如此边撒边唱,撒遍四面八方。清代时,迎新喜轿到门前,迎姑嫂将装有五谷杂粮和铜钱的景泰蓝花瓶(叫作宝瓶),抱在怀中,不时向上扬撒,名曰:“满天星”。《临晋县志》载:“新妇至,有迎姑嫂二,用五谷铜钱草节,於新妇前洒之”。 在晋南一带,男女青年完婚时,当新人下轿后,有两位迎姑嫂的青年女子,手执五谷盘子,内盛谷、豆、黍、高粱、大麦及铜钱草节等。伴着鼓乐声,有节奏地向新人撒去。这撒五谷的女子,上穿绣花衣,下着绣裙,一双金莲踩着鼓乐的节奏,即唢呐的曲牌点子,俗称:“踩眼子”,象戏台上花旦似的,轻移莲步,左右摆动,前后飘摇,姿态优美,飘游欲仙,一把一把地撒着,围观看热闹的乡亲们,咋舌称赞。

知识出处

河东文史 第一辑

《河东文史 第一辑》

《河东文史第一辑》运城,古称河东,位于山西省西南端,本书以纪实的方式,以戊戌变法以来的运城历史为背景,以事件的人物为主线,收集了各个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民族宗教、名胜古迹、风俗民情等方面的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