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哥庄村里的王姓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李沧文史 第四辑》
唯一号: 150034020220001324
专题名称: 杨哥庄村里的王姓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340/001
起始页: 0112.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杨哥庄村里的王姓有河南村王、东南山王、城子王、北村王和吴家村王之分,以吴家村来的王姓人最多,迁来时间最长,其他王姓进村不足百年,多者十户八户,少者一户两户。吴家村王氏迁来近30()年的时间里,每年除夕都要回吴家村祭祖,但回去的时间总是拿捏不准,每次到达非早即晚,早到了祠堂不开门,大家在朔风雪地里站着等,冻得瑟瑟发抖。去晚了,吴家村的本家说对祖宗不敬,按祖训用竹条子挨个敲一顿。20世纪初,王家出了一个特别博闻强记的后代王成清。他上吴家村祭祖时,在祠堂里磕着头的功夫,就把墙上挂着的宗谱内容全部记下。王家人有了自己的宗谱后,又趁着月黑风高之夜潜到吴家村的祖茔里,挖来一位老祖宗的遗骨——传说祠堂要建在祖先茔地附近,所以才出现了很多家族外迁后没有祠堂,年年除夕回原籍祭祖的情况,也发生过很多回老家背宗谱、晚上偷祖坟的故事。王家人偷回先人的遗骨后,并没有特意修建祠堂,而是接就南湾以北的胡同里,一个“光棍王老五”王瑞义的三间旧草房,作了供奉宗谱轴子的地方,先人的遗骨就埋在王瑞义的草房后头。村里人管这里叫“王家公产”。据说这年王家人没有回吴家村祭拜,搞得他们的本家很奇怪,年后以拜年的名义来杨哥庄村打探消息,见杨哥庄村的宗谱像模像样的,还毫无差池,于是失望而归。

知识出处

李沧文史 第四辑

《李沧文史 第四辑》

出版者:青岛出版社

正值举国上下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在中共李沧区委的领导下,经过广大文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李沧文史》第四辑——《记忆中的村庄》专辑和大家见面了。这是我区政协工作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全区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的出版,将更好地荟萃文史精华,弘扬李沧精神,推动文化繁荣,促进和谐发展,向世人展示一个历史李沧,一个文化李沧,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李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