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礼会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唯一号: 150034020220001082
专题名称: 家礼会
其他名称: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320/001
起始页: 0354.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家礼会”初名为“帮”,因避“帮”名不雅之讳,后易名为“会’',在民间泛称为“家礼会”,俗称“家礼”,民间常把“家礼''呼称“三番子''或"三五一十五”。“家礼”之名流传地区较狭窄,而"三番子’'影响较广。初入会者多是头裹青巾,故称“青帮”;“帮”中又以"安青帮''最为出名。它与后来上海黄金荣为首的“青帮”是同一祖师爷。所以在旧中国是一支有较大影响的社会团体。“家礼”的宗旨是“义气千秋”,它又与上海杜月笙的“不开杀戒,白刀见红”的“红帮”有所不同,“家礼会”的始祖,流传较广的说法是“潘祖”。光绪年间,运粮河工中的“潘某''首倡其会,后依附者甚众,渐成组织,控制着运河粮道。究其真义作何详解现在不得而知,大概与古代侠客的所谓“仗义疏财,为朋友两肋插刀”、“士为知己者死”相去不远。其真言有3600句。据说首倡其会的是结义3人,即潘X、钱×、翁X。故“家礼”有3个祖师,即其自称的“三老”。尔后每位老师又收弟子4人,故又有“四少”之称。徒弟的徒弟循之,人数越来越多,日益形成有影响的社会势力。所谓“三番子”,是徒弟为避祖师爷“潘”姓之讳,故将“潘”字拆开,称之曰“三番”。一则尊重祖师,免呼其姓;二则便于打手势作联络暗号(把右手伸开,翻三次)。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临沂文史集粹第二册》收入临沂历史沿革、临沂古地名考略、费城、郯城旧时婚丧习俗、沂南乡风民俗漫话、幅军军师刘淑愈事略、僧格林沁与临沂僧王庙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