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杏花村与蔡峪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唯一号:
150034020220000964
专题名称:
杏花村与蔡峪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318/001
起始页:
0224.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沂水镇城北十五华里的长安庄,民国以前叫“桃花涧",民国初年才改名叫长安庄。长安庄的东北洼,解放前是一片碎砖烂瓦的荒滩,约二百余亩。 五十年代合作化时期,长安大队的社员将这片荒滩深翻整平,碎砖烂瓦运到东边河里,发大水时冲走。从此这二百余亩整翻的土地成了长安庄的主要产粮基地。 这片荒滩,传说就是原来的杏花村。杏花村有一地主姓蔡名青,拥有上千亩土地,村中其他户都是他的佃户。有一年,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从村西大路上行进,见一块地里有12把構子耦地。乾隆皇帝问構的是什么庄稼,構地的农民说是構的“黄谷”,乾隆听错了,听成“黄瓜”,就又问:“你们構这么多黄瓜干什么?”構地的知道他听错了,其中一人便逢场作戏地开玩笑说:“構这么多黄瓜还不够拌凉菜吃的来!”谁知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乾隆心想,用十二把構子構黄瓜,还不够拌凉菜吃的,可见这户人丁不少,若扯旗造反,我大清江山岂不可危?乾隆从江南回来后,就派了一员大将率兵进剿杏花村。清兵驻在桃花涧,将杏花村包围,见人就杀,见物就抢,最后放火将茅屋烧尽,连桃花涧也被清兵遭蹋得不轻。 当时蔡青之次子因走亲戚外出幸免于难。他回到家中,见家中遭兵劫火焚,乃到岭东边一个山沟里盖了间茅屋居住,开荒种田为生,不敢姓蔡了,改名换姓。他恐日后子孙忘了本姓,就将所居山沟定名为蔡峪,后来居住的多了,成了个小庄,就是现在的蔡峪村。 蔡青家成为千亩良田的地主,这里还有一段神话故事。 据说蔡青原来土地并不太多,他家雇了一个小长工叫王小,每天给他干挑水、垫栏、割草喂驴等杂活。有一天王小到东边大山旺(即伏山)去割草,见沟上头有一片茅草绿油油的,他就割了一筐回家,第二天路过这里,见茅草长得和原先一样,就又割了一筐回家。以后他天天到这里割茅草。蔡青就问王小,哪里有这么多茅草。王小就把东山旺沟里茅草割了又长出来的事情对蔡青说了。次日,蔡青和王小拿着镢锨来到茅草地,待王小割完草,二人就用镢锨向下挖,挖到三尺深,挖出一个生锈的铁锅来。蔡青把铁锅拿回家放在墙根作喂狗用。自从用这个铁锅喂狗,狗食天天不见少,家中人以为是“狗眠食”(即歇食),也没在意。 有一天,蔡青雇了八个短工给他锄地,吃早饭时,有一个短工将锄竖在这个铁锅里,饭后又去锄地去了。蔡青发现狗食锅里有一张锄,不知哪个短工吃了饭没去锄地,就急忙跑到地里问:“你们谁没来锄地?”短工们说:“我们八个都来了。”蔡青数了数,果然一个不少。就又问:“那锅里那张锄是谁的?”有一个短工说:“那是我吃饭时竖在锅里的,这不我又扛了来锄地了。”蔡青见那张锄和锅里的那张锄一模一样,就知道这个锅是个宝物,就是人们说的聚宝盆。他回家后将银钱放在那个铁锅里,拿出来还有,这下子他的钱很多很多了。他就用银钱高价收买土地,将村周围的土地都买了来,卖地户成了他的佃户,不几年成了拥有千亩良田的大地主。 乾隆派兵进剿杏花村时,王小什么也没拿,背着那个铁锅就跑了,跑到村外,清兵追赶,见是个未成年的孩子,穿的破烂不堪,也就不追了。王小一口气跑到高桥北边的凤凰山,四顾无人,就将宝物埋在山上,在上面裁上棵小松树作记号,待日后来取。后来王小再来这山上取那宝物,见满山是松树,刨了几十棵也没找到自己栽的那棵,那铁锅就再也找不到了。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记述山东省沂水县建国前后文化事业发展状况的专辑。内容涵盖文学创作、书画摄影艺术、戏剧音乐、图书文博、电影及考古等方面,共选登文稿39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