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服饰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50034020220000553
专题名称: 历城服饰习俗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84/001
起始页: 0238.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清代境内富贵人家男人多穿长袍,罩马褂、戴帽垫,着绸(布)便鞋;妇女外出上衣下裳(裳即裙子),穿右襟上衣,系长裙着绣花鞋。饰物有钗、环、戒、镯等银制品,黄金饰物较少。普通人家男人多穿对襟褂袄,腰束布带;妇女多穿偏襟,带大襟上衣,用巾包头,用带扎腿。姑娘束辫,媳妇盘髻,衣料多以家制土布为主。民国后城郊妇女穿旗袍和衣料用细布者渐多。 建国初期(50年代),中老年人穿大襟或对襟便装,文人罩以大褂。男青年多穿中山装、国防服(仿军衣);女青年则多穿列宁服(掩襟)、人民服。60年代初期大兴布拉吉(连衣裙),花头巾、服装款式和衣料色彩逐渐增多,盛行花布,格条哔叽、华达呢、府绸等面料的服装。六、七十年代“文革”期间,人们衣着款式简单,色彩单调。男女青年多穿绿军装,戴绿军帽,着解放鞋;其他人则大都穿蓝色中山服、工作服、国防服、戴蓝色圆顶帽(亦称解放帽)。小青年戴军帽。70年代中期,化纤衣料增多,80年代城乡居民制衣广泛采用各种化纤、针织品、丝绸、人造革、羽绒等。青年男女大都在市场购买时装,式样有夹克、运动服、拉链衫、驳头西装、连衣裙、西服裙等,90年代,不论城市、农村人们着西装者广及而且面料高档。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的“光辉历程”、“名人轶事”、“人物专访”、“往事追怀”、“人物春秋”、“人物写真”栏目中的20余篇史稿,集中体现了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历城儿女及在历城工作的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富强和文明,不畏斗争艰险,不惧征程困苦,勇敢献身,勇于进取的革命斗志和爱国、爱家、爱事业的高尚情怀。本书辑录的“史林探幽”、“古迹寻踪”、“文物珍品”、“名士剪影”、“旅游胜地”等栏目的史稿,进一步挖掘了历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对部分人文资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历城民俗文化资料进行了整理,这部分史料对于发展历城的文化事业、旅游事业,以及增加小城镇建设中的文化内涵方面,必将产生积极的渗透效应。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