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娶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清文史资料》
唯一号: 150034020220000488
专题名称: 嫁娶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71/001
起始页: 0084.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订婚。长清县一直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旧风俗。施之今日也不乏其人。男青年十七、八岁,女青年十五、六岁是婚龄期。届时父母要请算命先生“合婚相”。以生辰、八字推断出应求对方的命相和属相。讲究水命人不与火命人结婚,火命人不与木命人婚配,属牛不与属虎联姻,属鸡与不属猴相亲。就是命相、属相都合得上来,倘若不门当户对也亦不能结为秦晋,致使一些有情青年男女难成眷属。 订婚的程式是:经媒婆从中说合,言明聘礼,经双方同意后,由男方择定良辰吉日,通知女方,按期下聘。 个别豪门大户亦有换帖后再行串柬仪式的。旧的婚姻制度,青年男女互不了解,不少人在婚后,由于对方残疾、痴呆或某种不医之症而哀伤乃至丧生。 结婚。在举行婚礼前都要做些准备。女方的父母要为姑娘置办妆奁。大户人家讲究妆奁样多、豪华;中户人家以件数计之;贫穷的农家本来就衣不遮体、食不饱腹,姑娘出嫁自然不会有什么妆奁,但是一对酒盅和一对广口茶碗是必不可少的。酒盅盛油、盐,茶碗盛红枣和栗子,以示祝愿新婚夫妇生活和美,早生贵子。 姑娘出嫁前两天的早晨发嫁妆(由哥或弟带箱柜上的钥匙同去男方,筵席间面交男方家长)。中午宴请贺客。出嫁的时间照男方送来的“连面帖”执行(头轿在子时,二轿在午时)。迎娶的轿子到来后,由两名与新娘相属合适妇女,端油灯拿笤帚在轿内照一照,扫一扫,名曰扫轿。然后将头顶蒙头红子(绣花红缎方巾),身着凤冠霞被的新娘送入轿内。众乡亲鸣锣发轿送至村头。新娘的叔、伯、兄等三人随轿前往谓之“送客”,俗称“压轿客”。次日晨,其兄或弟肩挑两盘生水饺送往男方谓之送小饭。 男方在准备迎娶新娘前,要择定婚期,算出新娘上下轿时间,迎送新娘人的属相、禁忌等写入“连面帖”送往女方。举行婚礼的前几天向亲朋好友发请柬,邀其届时前来祝贺。 院、房门上帖喜联。尤其重要的是在院门外两侧贴相衬的双喜和青龙二字,院内影壁上贴“鸿禧”。 迎娶这天,新郎在鼓乐声中祭祖、拜父母,向在场亲朋长辈叩头和去本族的长辈家叩头谓之“行礼”。行礼毕鸣锣乐起前往迎娶。返回途中遇庙过桥焚纸、烧香。轿至院门前经接新娘的人燎轿(香把在轿内摆摆)落地。然后用系制钱的线段,朝新娘脸上示意性地剪几下,谓之“开脸”,以示姑娘自这时起已不再是姑娘了。新娘走出轿门坐入圈椅,被抬至院门前,待燃鞭炮、门楼上放红砖后抬入院内。经院门洞内放置的马鞍至结拜的香案前与新郎同时叩头拜堂(俗说拜天地)。待新郎揭去蒙头红后,抬入洞房更衣、坐帐。少时,新郎端面条入洞房请新娘吃,并向新娘发问道“生不生”。因意思是在问新娘生不生孩子,所以新娘必答:“生”。然后捡几根面条放于席后,以示留给未来的宝宝吃。 拜堂之后,随新娘来的送客及其他宾客入席饮酒庆贺。酒至半酣,“送客”向男方家长道喜(多数人家是不行这个礼的,回声:“免了”了事。)。少许时候新郎入席敬酒。 晚间在洞房设宴请邻里乡亲前来与新人同饮合婚酒。宴后,新人闩门伴长明灯就寝,邻里街坊们伏洞房窗下“闹房”。 第二天的下午新娘拜过公婆乘车去茔地祭祖,返回后再去本族长辈家上拜。长辈们给予多少不等的拜钱。第三天,新婚夫妇携带礼品,请人陪同乘车去新妇娘家,谓之“回门”。宴席散后新郎要将席间用过的酒盅或汤匙带回家来。以示亲戚的永恒。

知识出处

长清文史资料

《长清文史资料》

本刊收录山东省长清县近现代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工商、民族、华侨和宗教等各方面的资料。本辑选登了《魏金三烈士传略》、《抗日战争时期峰山大队两次战斗纪实》和《长清药用铁石矿》等15篇文稿。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