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的民间扮玩高跷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章丘民俗》
唯一号: 150034020220000428
专题名称: 章丘的民间扮玩高跷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63/001
起始页: 0184.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高跷 “高跷”亦属民间舞蹈艺术类。境内由来已久,流传甚广。据老艺人回忆,章丘踩“高跷”有150余年的历史。 “高跷”是用一米上下坚硬木棍,中间安一脚踏板而成。表演时,双脚踏板用绳子将木棍缚于腿上,人缚跷行走,高于常人,显得高大气派。表演时随锣鼓伴奏而起舞。境内“高跷”,高官寨乡魏化林村历史久远,队伍庞大,技艺高超远近闻名。过去踩高跷者多为男子和少儿,一些女儿扮相均是男扮女装,具代表节目主要有《打渔杀家》、《西游记》、《白蛇传》、《梁祝下山》、《傻小子扑蛾子》等。最逗人喜爱的当属“傻小子扑蛾子”。此节目是一女子手持竹杆,杆上吊一蝴蝶,逗引傻小子,让其扑捉,傻小子身穿兜兜、背带红花裤,满脸灰尘或丑脸,随女演员竹杆上蝴蝶的动向而奋力扑捉,其间做出翻滚、打叉、翻跟头等诙谐及惊险难度较大的动作,惹人喜爱,令观者赞叹。 “高跷”的高度不一,有高有矮,根据每个人的技艺而定。解放后,随形势的发展,除增加了女子踩“高跷”外,内容上也推陈出新,解放初期有《打倒杜鲁门》、《活捉蒋介石》等。近年来又推出《只生一个好》、《打倒“四人帮”》等新节目。给整个“扮玩”活动增添新意,在民间留有深刻印象。

知识出处

章丘民俗

《章丘民俗》

出版者:政协章丘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本书栏目设为岁时节令、生活礼仪、生产贸易、民间游艺、回族习俗。内容包括:春节、五马日、石头生日、漫话章丘方言、章丘铁匠的生产和生活、元宵节“扮玩”、回族人民的传统和习俗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