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的民间扮玩龙灯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章丘民俗》
唯一号: 150034020220000426
专题名称: 章丘的民间扮玩龙灯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63/001
起始页: 0182.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龙灯 “龙灯”是一种民间舞蹈。据记载,龙灯始于西汉,归属百戏。班固《汉书·西藏传序赞》中即有“漫衍鱼龙”之说。 本地“龙灯”由来已久。相传,文祖镇西王黑村靳载章,曾于明朝天启和崇祯年间在京任屯田参谋之职,后因年迈体弱告老还乡。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起义军攻进京城,崇祯皇帝自尽,唯有太子和一公主兄妹二人从宫中逃出,直奔章丘李开先家避难,家人不敢收留,指点他们去投奔西王黑村靳载章,被靳收留。并将皇姑许配给其侄靳鲁坡,让太子隐名埋姓任本村私塾先生。清康熙年间,皇姑之孙靳国佐又任浙江孝丰知县。西王黑村民为庆贺本族之功名,从那时起,每年春节,便扎灯棚,玩龙灯以示纪念。随之,境内傅家村扎起三节龙灯,外罩以布帛,贴金镶银,元宵佳节在街头漫舞。此后,“龙灯”陆续发展,遍布境内。舞龙灯多与“玩狮子”、“高跷”、“旱船”、“芯子”等一同玩耍。 清末,前刘村铁匠刘焕奎在河北吴桥打铁时,学会舞龙技艺,回籍后,技艺超众,远近闻名。 境内龙山镇一带,人们把“龙”看作吉祥、喜庆之象征,有舞龙祈雨之习俗。 “龙灯”开始用竹扎架,用纸糊。后来,用纹帐布或透光度较好的稀纹布糊,留有口,内有烛座。夜间舞时,将烛点燃,烛光闪闪,龙动灯闪,甚是好看,故称“龙灯”。龙身分为5、7、9节不等(现有的用一块布通身罩着)。一人持龙珠逗引,龙随珠舞,尾随头摆,舞者有手举、跑腿、屈蹲、卧身等动作。玩时有“龙穿身”、“龙打滚”、“龙盘柱”等造型。近年来,党家乡韦陀、霍八等村玩起“双龙”,在一龙珠引逗下,两条巨龙同时起舞,谓之“二龙戏珠”。舞起来别具一格,引人注目。

知识出处

章丘民俗

《章丘民俗》

出版者:政协章丘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本书栏目设为岁时节令、生活礼仪、生产贸易、民间游艺、回族习俗。内容包括:春节、五马日、石头生日、漫话章丘方言、章丘铁匠的生产和生活、元宵节“扮玩”、回族人民的传统和习俗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