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协古贺区会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沭文史资料第二辑》
唯一号: 150031020220002671
机构名称: 抗协古贺区会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416/001
起始页: 0052.pdf
起始时间: 1941年

机构描述

县会结束后,马培卿同志找我个别谈话说:“抗协县会成立了,但还没有下属组织,为了开展沭河两岸的抗协工作,加强沭河两岸的对敌斗争,打算成立抗协古贺区会。古贺区参议会的名义出面,与区委、区公所紧密配合,行动一致,动员与组织各方面的人士(主要是上层社会人士)进行各种抗日活动,在实际工作中看哪些人士可靠,就发展为抗协会员。高元松、吴鸿权等几个同志拿着介绍信,打好背包,一起到了古贺区驻地徐家贺城。与区里接上了头,住在村西南角禚绍南的外屋里。就这样,我在古贺区作了将近两年的抗协工作。到古贺区,先和刘同泰等负责同志见了面,向他介绍了区参议会主要是搞抗协工作的,并说明抗协是一项新的工作,对区里情况不熟悉,请他们多予帮助和支持;表示愿在区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各项抗战工作,并请他们多分配一些工作任务。这样我们五、六个同志就经常和区机关驻在一起。区里有重要任务也分配我们去作,如藏粮、备战等。我们还到各村去做些进步人士的工作。我们定期向区里汇报,区里有什么情况也及时通知我们。后来,古贺区改为沐河办事处.我们仍然和他们在一起。 抗协区会经常有五、六个人,记得有沟北的吴元才,醋大庄的高元松,曹庄的吴鸿年,井店子的古继廉,以后又增加了醋大庄的高元朴等几个人(有些名宇记不起来了)。这些同志在艰苦的环境里都能吃苦耐劳、勤勤恳恳地工作。那时,吃粮只发豆子和瓜干。开始我们混合煮着吃,乍吃还好,顿顿如此就不想吃了。后来想出办法,晚上泡豆子,天不明起床推磨磨豆子,用来做豆腐,喝豆汁、吃豆腐,豆渣再炒了当菜吃,生活挺好。情况紧张时,办事处机关人员分散或转移,我们晚间甚而深夜渡沐河,到王乐平的树林里睡觉。睡不着时,同志们起来摸“蝉猴”,天不亮在小树上捉刚蜕皮的蝉,一次能捉到二、三百只,回来放上盐炒着吃,还是好菜呢。这种生活当时大家觉得很满意。 发展抗协会员是区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经常研究分析,哪个庄哪些人可以参加,由谁去了解情况。然后向发展对象宣传抗协的宗旨、任务、什么人能参加,参加抗协对抗战对自己有什么好处等。开始搞了三个点:醋大庄、张家贺城和沟北。醋大庄一带由高元松去,张家贺城由我去,沟北由吴元才去。

知识出处

临沭文史资料第二辑

《临沭文史资料第二辑》

《临沭县文史资料》二辑所载各文记述的临沐县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基本符合“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一指导方针。但因所述史料多系年代久远,再加我们水平所限,很难通过一文一次将所有情节记述准确。本集末刊载了徐相谦同志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的关于《临沭县文史资料》第一辑几个问题的补充与订正。对他这种热情关怀和认真负责的精神,我们表示衷心感谢与钦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