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县综合高级中学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唯一号: 150031020220002623
机构名称: 郯城县综合高级中学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413/001
起始页: 0216.pdf
地址: 郯城县城郯西路北首文化街
起始时间: 1998年

机构描述

1998年经临沂市、县教委批准(省备案)成立了郯城县综合高级中学,进行高中阶段教育,开创了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并存的学校教育格局。2000年10月全县教育资源调整,职业中专、劳动技校、职工中专实行“三校合一”,职业中专为法人。形成了“一所学校,多块牌子,一套班子,多功能办学”的新格局。 学校位于县城郯西路北首文化街,校园环境优美,风景怡人,校园占地100余亩,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各种仪器设备价值200余万元。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25人,其中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55人,省级教学能手1人,市级骨干教师12人,市各学科中心组教研员10人。学校现开设微机、服装、电子、幼师、机电、机修、财会电算化等专业。服装、电子专业为省重点专业。现有教学班35个(其中综合高中14个班),在校学生1810人(其中综合高中825人)。学校已向社会输送毕业生3716名,其中7人成为乡镇级党政干部,386人考入职业大学。安置的学生近600人成为企业技术员或车间负责人,毕业生对口安置率达98%以上。综合高中2001年送考,在报考的98名毕业生中,当年高考录取本科6人、专科64人。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设备一流。建有教学楼二座(职专、综合高中各一座)、办公实验综合楼、学生公寓、餐厅礼堂、教工宿舍楼两座等,体育场有300米环形跑道、4个篮球场、排球场,图书收藏量4万余册。实验实习条件充足:微机室三个(微机130台),电子电工拖动通用实验室二个(仪器24台),财会模拟室一个,服装实习车间三个(高速缝纫机60台),制图室一个,维修车间一个,配有各种发动机、电动机、还有语音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电教室。电教室配有液晶投影仪、超大幕布、视频采集设备、扫描仪,安装了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可以进行编辑转播节目,制作教学课件,电教室配足配齐了高档电教设备,充分满足电化教育的需要,每个教学班都配齐了“四机一幕”(电视机、VCD、收录机、投影仪),教师可以在课堂利用课件辅助教学,学生每晚7点可以收看中央新闻联播,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又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学校基本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素质教育有了很大发展。 学校始终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培养“合格加特长”的有用人才。依法治教、严谨治学,以改革求发展,以发展促提高,面向市场、深化改革,学校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推行“教师全员目标量化管理”,规范教学行为。评先树优、职称评聘均依据量化考核结果。对班级的管理依据一系列的政教管理制度,实行“目标量化管理”,同时开展班级达标竞赛、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的评比活动,设立循环红旗。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形式多样,丰实多彩,寓教于乐。每年举行法制报告会、新生军训、“五四”歌咏比赛、元旦晚会、拔河比赛等,逢重大节日都要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团委常年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到街市、敬老院、干休所等进行公益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高尚品质。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本辑详细记述山东省郯城县近现代各类教育(如学校教育、业余教育、特殊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共收录《郯城教育发展概述》、《略谈百年来教师的经济待遇》、《我县扫盲工作纪实》和《三起三落的郯城师范学校》等32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