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县第三中学位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唯一号: 150031020220002472
机构名称: 胶县第三中学位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403/001
起始页: 0118.pdf
地址: 胶北联屯区马店村东头

机构描述

胶县第三中学位于胶北联屯区马店村东头,占地40亩,第一年只建起了部分教室(6个)、宿舍和办公室、伙房,当年开始招收新生216名,设4个班,有教职工21名。随后每年扩建,每年招生,至1958年建校基本结束,共建教室18个(54间),理化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室、仪器室等教学设施基本齐全,总建筑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1957年招收新生216名,4个班,1958年扩大招生规模,招生6个班,324名学生;至此学校学生总数达到了756名,14个班,教职员工共54名。那时中学的校长,县教育局只能选荐,须经县委考察合格后再任命,所以当时三中的领导班子是非常强的。师资力量在当时来讲也是较雄厚的,象以后任教育局长8年的王增基局长,当时就在这个学校担任教导主任。学校领导对师生要求高,管理严,因而学校秩序好,学风正,教学成绩步步提高。1959年恰逢胶县划归青岛市,举行全市大统考,刚刚建校3年的胶县三中,就在全青岛市统考中取得了第2名(仅次于胶县二中)的好成绩。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胶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我国古代东夷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代书院、义学、塾学等颇多,封建教育相当发达,尊师重教之风源远流长。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内忧外患,灾难殊深。“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胶州教育的革新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恢复与发展,逐步建立起符合实际的、比较先进的教育体系。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增基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