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县豫剧团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东平阴风物志》
唯一号: 150031020220000018
机构名称: 平阴县豫剧团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0240.pdf
行业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结束时间: 1986年元月

机构描述

平阴县豫剧团1956年,县政府文化科对经常在平阴演出的流散艺人王长安、仲月琴等自发组成的豫剧演出团体,进行认真考查后,择优接收了演出人员70余名组建成的。主要演员是仲月琴,艺号“两荚”,因此开始俗称“两荚剧团”。主要剧目有“铡美案”、“牛郎织女”、“桃花庵”、“穆桂英”、“抄杜府”等20余个剧目。 从1962年以后,演出阵容日渐整齐臻善,演员的素质与演出水平不断提高。青衣张桂苓,花旦耿白菊,花脸张祚勇,文武生杨宪章、李洪太,丑角张新友以及青年演员蒋家荣、陈文秀等受到观众的好评。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剧团即停止一切演出活动,参加所谓“闹革命”。1969年8月,撤消了“平阴县豫剧团”。 1970年“县革命委员会”决定成立“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从全县高、初中毕业生中考查选拔了男女学员41名。“县革命委员会”抽调一名干部,一名音乐教师,又从原剧团调回一名业务熟悉的演员,组成宣传队领导班子。经短期培训,便开始了顺势应时的演出活动。其表现形式,除歌舞表演外,还排演了京剧《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的全场、《沙家浜》等折子戏。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于1977年底,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改为“平阴县豫剧团”。并陆续将原剧团演员召回参加演出。先后落实了对他们的各项政策。从1977年至1985年,是平阴县豫剧团最兴盛的时期。这期间,不仅整理演出了原来的传统剧目,还排演了现代戏《朝阳沟》、《李双双》、《人欢马叫》、《红云岗》等,排演了新编古装剧《奇英传》、《李逵闯衙》、《逼婚记》、《墙头记》等。同时还多次参加了省和地区的文艺汇演。1978年8月,在山东省地方戏曲汇演中,演出的本县新编戏剧《让新房》,编剧和演出均获二等奖。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和乐手。 1986年元月,县政府决定撤消平阴县豫剧团。

知识出处

山东平阴风物志

《山东平阴风物志》

出版者:中国戏剧出版社

平阴山河壮美,景色宜人。黄河如玉带流经全境,浪溪河碧绿如黛,美丽无比。洪范泉池个个吐珠散玉,常年流淌。大寨山、云翠山挺拔秀逸,林深藏幽。翠屏山山峦叠翠,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甚多等等。经过编撰人员的共同努力,它已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它是一部辑录平阴百科资料的新型的地方志书。这本书含地理概貌、历史沿革、名胜古迹、文物集锦、文化艺术、土特名产、乡风民情、城镇建设、历史名人、名人与平阴十个部分,旨在真实地介绍平阴。读此书会使你进入琼林仙境,解读一幅幅美妙绝伦的风景画。

阅读

相关人物

王长安
相关
仲月琴
相关
张桂苓
相关
耿白菊
相关
张祚勇
相关
杨宪章
相关
李洪太
相关
张新友
相关
蒋家荣
相关
陈文秀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