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锋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南文史资料第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2097
颗粒名称: 海青锋茶
分类号: TS272.5
页数: 3
页码: 164-166
摘要: 海青锋茶产于黄海之滨的翠龙山脉,是胶南市海青茶叶研究所近几年开发研制的绿茶珍品。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也是我市第一个农产品国家级金奖。每年生产量500公斤左右,主要销往北京、济南、青岛等地,深受消费者喜爱。
关键词: 海青锋茶 绿茶珍品

内容

海青锋茶产于黄海之滨的翠龙山脉,是胶南市海青茶叶研究所近几年开发研制的绿茶珍品。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也是我市第一个农产品国家级金奖。每年生产量500公斤左右,主要销往北京、济南、青岛等地,深受消费者喜爱。
  海青茶园分布在胶南西部碧海青山之间,1966年南茶北移,引进安徽祁门楮叶群体品种,目前有茶园近2万亩,其中投产茶园3000余亩,年产茶总量约100吨,总产值750万元,是胶南市的优质高效农业之一。这里水净土肥,土壤偏酸性,富含有机质,无工业污染,土质深厚肥沃,早晚云雾连天,空气清新湿润,日照时数少,昼夜温差大,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品质优良。
  海青锋茶品质特点:形状、大小、色泽均匀一致,无杂质,无焦碎,无污染;外形扁平光滑,紧实如剑,锋芒毕露;色泽翠绿明亮、茸毛密集如被;嫩香馥郁,余香袭人;汤色黄绿,清澈明亮;滋味爽口,回味甘甜;叶底匀齐,无有杂斑。故有“玲珑秀拔,云骨撑空,似峰非峰,是剑非剑,碧玉披霜,青锋闪闪,翠绿欲滴,香郁味甘,黄绿明亮,纤尘不染”之美称。
  海青锋茶内含多种微量元素,制造工艺精湛,色香味形具佳,享誉齐鲁,名闻遐迩。
  —、采摘标准
  鲜叶标准定为四级:一级为芽茶,即第一批春茶,只采芽,不带叶,要求壮实,不空秕;二级为一芽一叶初展;三级为一芽一叶;四级为一芽二叶。鲜叶采摘后,摊放2一4小时,经筛、簸,手工剔拣,除去紫芽、黄芽等杂质,即时制造。
  二、制造工艺
  海青锋茶是炒、烘结合的扁形绿茶,工艺流程为:
  1.杀青做形:用电炒锅杀青做形,投叶量0.2~0.25kg,锅温约220一260C,投入鲜叶,立即翻炒杀青,3〜5分钟后,降温做形。前期手法为轻压、捺、翻、抖为主,使茶条扁平;中间以抓、捺、翻为主,勿抖,使茶条顺直,变细变窄;后期以搭、捺、翻、抖为主,适量抓、捺、翻,二者交替进行,进一步使茶条平整挺直,光滑秀丽,锋芒毕露。待5〜6成干时出锅摊凉,共需时20〜25分钟。
  2.初烘定形:初炒叶经过摊凉1〜2小时后进行初烘定形。用名茶烘干机进行薄层烘干,温度60℃左右,烘8~10分钟,7~8成干时出叶,摊凉。
  3.初干整形:初干整形在电炒锅内进行,投叶量以初烘叶0.25〜0.3kg为宜,温度由低到高,手式以抓、捺、翻为主,搭、捺、翻、抖为辅,两套手式交替进行,使茶条既进一步扁平挺直滑润,又保持芽峰和茸毛。九成干时出锅摊凉,需时10分钟左右。
  4.足干固形:在名茶烘干机内薄层烘干,温度60℃左右,时间20〜25分钟,以香气扑鼻"白毫显露,折而碎断为宜,即时出茶,妥善保管。
  三、整理贮藏
  足干茶叶,用簸箕、筛子进行剔拣,区分出正茶和副茶(片子、末子、杂质)。正茶再经手工剔拣,去掉弯勾、紫条、黄芽、断条、杂物,余下的为成品茶, 成品茶密封包装贮藏待售。

知识出处

胶南文史资料第五辑

《胶南文史资料第五辑》

出版者:青岛市新闻出版局

胶南历史悠久,史事俯拾即是。自政协成立以来,全市文史工作者以“存史资治、鉴往知今”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呕心沥血,勤奋努力,先后征集了数百万字史料,整理出版了《胶南文史资料》一至四辑,为促进全市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 《胶南文史资料》第五辑面世,以强烈的时代气息,热情讴歌了我市自抗日战争以来各个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全书文图并茂,多科集成,有兴阅之,大有裨益。

阅读

相关人物

方兴汉
责任者
林香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方兴汉
相关人物
林香坤
相关人物
北京市
相关地名
济南市
相关地名
青岛市
相关地名
胶南市
相关地名
翠龙山脉
相关地名
海青茶园
相关地名
海青锋茶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