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珠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南文史资料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866
颗粒名称: 小珠山
分类号: K917
页数: 4
页码: 76-79
摘要: 小珠山,位于胶南县府驻地王戈庄东北13.6公里,北纬35°57',东经120°05‘,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7公里,宽约5公里,总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主峰“大顶”海拔724.9公尺,为县内最高点。据民国版《增修胶志?山川》载:“小珠山与大珠山皆古朱山也。” 《封氏闻见记》云:“州山即朱山,淳于周国也,吴楚之人谓州为朱,则此山宜名州山”。据此,小珠山古名朱山,州山,后因“朱”雅传为“珠”,又因其面积小于大珠山,故名小珠山。巍巍小珠山峰多面广,濒临海湾,前有灵山岛为哨,构成了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故自古为兵家要地。
关键词: 名胜古迹 小珠山

内容

小珠山,位于胶南县府驻地王戈庄东北13.6公里,北纬35°57',东经120°05‘,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7公里,宽约5公里,总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主峰“大顶”海拔724.9公尺,为县内最高点。据民国版《增修胶志•山川》载:“小珠山与大珠山皆古朱山也。” 《封氏闻见记》云:“州山即朱山,淳于周国也,吴楚之人谓州为朱,则此山宜名州山”。据此,小珠山古名朱山,州山,后因“朱”雅传为“珠”,又因其面积小于大珠山,故名小珠山。
  小珠山,层峦叠嶂,峰奇岩峭,景观纷呈,古迹颇多,自古就是引人入胜的海疆名山。特别是依海相对的大珠、小珠二山,互为衬托,娇姿竞现,曾被前人誉为“双珠朕云”,为原胶州“八景”的第一胜景。据清乾隆版《胶州志•双珠嵌云》记载:“小珠千岩攒空,两峰特起,万山皆在其下……夏尤滃蔚,望之累累若珠,真奇观也。”据清乾隆抄本《灵山卫志·山川》云:“小珠山,近卫诸山总名也,在卫城西北,距城三余里,势压沧溟,气通霄汉,云岚复掩,则雨候也。峰峦翘出者,远眺二百余里,其最髙者为大顶,朝望日出,赤光万道,状如火球,摩盪于宏涛巨浪之上。” “登小珠山之巅,履白石之上,云雾生于足下,呼吸可通帝座,东望二崂,西观大珠,北俯胶水,南临沧海,极目四周,超然有世外之思焉。”山上奇峰怪石及名胜古迹颇多,主峰大顶与白石顶对峙,南北相望,上有天门、天桥。其后有垂背石、船石、直楼;其前有万人井(即清泉)、石角石、瀑布石、纱帽石、尖顶涧、仙人迹、朝阳寺。相传朝阳寺为唐宣宗元年所建,明朝成化五年(即1469年)重修过。寺内殿台楼阁,雕梁画栋,宏伟壮观。比处有龙泉、龙祠,可谓山清水秀、景色绝伦。但祠寺已圮,现仅存残迹;大顶之东,有卧牛石、黄牙石、五顶山。东坡腰间有天然洞两处:一是“白云洞”,东距杨七岭村三公里,洞口不易攀登,洞顶滴水;二是鬼子石洞,东距杨七岭二点五公里,洞口窄小,斜旬深入,高约二米,宽约五米,长约十米。在白石顶前还有一天然洞,名曰“白石洞”,洞口向东南,洞分上、中、下三层,可容纳二百人左右。大顶之西,有蟠龙庵和石钟楼,位于崗上村东北约一公里处。蟠龙庵面目已不复存,石钟楼尚存,系石块构成,造型古朴,外观别致,镌刻尖型楼顶,四角翻翘,四根八棱石柱均立于石鼓之上,四面横额雕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大字。有太平庵,位于崮上村东南约二公里处,现仅存庙门、古碑及古松等;有白云寺,位于崮上村西北,但早已荡然无存。海拨三百米以上的山峰尚有西崮顶、东崮顶、大黑涧、陡石山、竹子山等。这些山峰亦险峻多姿,风景秀丽。此外,小珠山南端有月儿涧,当年有陈氏双烈祠,据传在清顺治年间(即1644年),为纪念灵山卫陈姓两姐妹抗拒匪辱殉节所建。小珠山北麓有齐长城横跨,西由黄山、扎营山、大黑涧而来,经大顶北侧,由鹑鸽山、瞅候山、西洞山东去,后从东于家河村北入黄海。
  著名的名胜古迹,壮丽的自然景观,曾吸引着许多古今游人,前来寻芳揽胜,有不少文人、志士、学者前来登游,并留下许多诗文华章。如清代高藩仲赋诗《游小珠山》一首:寻幽渐近海云乡,松树阴阴下西阳,长啸一声凌绝壁,山灵应笑米生狂”。
  巍巍小珠山峰多面广,濒临海湾,前有灵山岛为哨,构成了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故自古为兵家要地。明崇祯十七年(即1688年),当地农民起义首领张大雅,曾在此高举义旗,集结民众,向封建势力作过武装斗争。传说他手下有几百人,就驻扎在“白石洞”内,在此演武练功,洞西南不远还有马棚、栓马石等,传说是张大雅栓马的地方。一九二一年,在鲁中南地区发展起来的农民起义队伍“红缨会”,一部分东进至小珠山壮大了队伍。一九五0年五月,台湾国民党当局派遣了江抿饪、郭立茂率领104名武装特务,于大珠山南麓登陆后,窜至此地被我军民聚歼。

知识出处

胶南文史资料第一辑

《胶南文史资料第一辑》

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周恩来总理生前倡导的。它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政协的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搞好文史资料的征集、研究和出版工作,对于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服务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景东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