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强迫南泉人民挖掘胶济铁路护路沟纪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545
颗粒名称: 日寇强迫南泉人民挖掘胶济铁路护路沟纪实
分类号: K265.1
页数: 8
页码: 88-95
摘要: 1938年1月,日本侵略军侵占青岛后,首先在胶济铁路沿线的南泉、蓝村等车站布兵设防,扼守其铁路交通要道,以达到他们军事行动和经济掠夺的目的。日宼的罪恶行径,立即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奋力反抗。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纷纷组织抗日武装,采取各种形式扒铁路、炸桥梁、颠覆列车,同敌人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不长的时间内,蓝村火车站西的大沽河铁桥被炸毁,行之南泉火车站以南的列车被颠覆,造成车毁人亡,破路事件此起彼伏,搅得敌人草木皆兵、闻风丧胆。为了保证其交通安全,切断我抗日武装力量的南北交通,日寇除每天派出铁甲车昼夜巡路护路外,同时,还置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于不顾,于1941年古历3月27日开始,强迫沿线百姓在铁路两侧挖了一条宽约五米、深约六米的护路沟,耗费时间达半年之久。在挖沟的过程中,沿线村庄甚受其害,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更加深童的灾难。
关键词: 日寇 南泉人民 胶济铁路 护路沟

内容

1938年1月,日本侵略军侵占青岛后,首先在胶济铁路沿线的南泉、蓝村等车站布兵设防,扼守其铁路交通要道,以达到他们军事行动和经济掠夺的目的。日宼的罪恶行径,立即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奋力反抗。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纷纷组织抗日武装,采取各种形式扒铁路、炸桥梁、颠覆列车,同敌人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不长的时间内,蓝村火车站西的大沽河铁桥被炸毁,行之南泉火车站以南的列车被颠覆,造成车毁人亡,破路事件此起彼伏,搅得敌人草木皆兵、闻风丧胆。为了保证其交通安全,切断我抗日武装力量的南北交通,日寇除每天派出铁甲车昼夜巡路护路外,同时,还置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于不顾,于1941年古历3月27日开始,强迫沿线百姓在铁路两侧挖了一条宽约五米、深约六米的护路沟,耗费时间达半年之久。在挖沟的过程中,沿线村庄甚受其害,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更加深童的灾难。
  古历3月,正是春播大忙季节。但是,日宼为了急于动工挖护路沟,那管百姓死活,他们强迫沿线村庄的青壮年劳力统统前去挖沟,并规定各户有仨的去仨,有俩的去俩,不去的抓到满洲当劳工。在鬼子的威逼下,各村百姓只有眼睁睁地将自己的地放下不种,而被迫前去给鬼子挖沟;已下种的春季作物也因不能修锄而致使荒芜,有的甚至蒿草过膝;将要返青的麦苗也被大量平毁,广大农民只能敢怒而不敢言,有泪往肚子里流。北泉村铁路以西的大片土地,因挖护路沟,只得绕南泉碉堡走,路口两碉堡之间设有铁蒺藜栅栏门,早晨8点后才开栅门,傍晚太阳没落就关闭,谁要再过就开枪打。因而,仅南泉周围就有一千五百多亩土地荒弃,致使第二年铁路两侧的五十华里内出现了大饥荒。
  在挖沟过程中,日寇对待民工更是牛马不如,任意驱使,稍不遂意便轻者体罚,重者戕杀,其手段之恶劣,刑罚之残忍,实在令人发指。毎当黎明,天空还有点点残星,就听到各村阵阵凄厉的锣声,催逼着饥寒交迫、疲惫不堪的人们前去上工。有一次,栾埠村的四百余名民工因去得稍晚了一点,日军的工头便逼他们集体罚跪,并逐个用刺刀背砍。毒打完后,民工们被赶下沟去干活,又将领工的王吉红留下用棍棒、枪托打得头破血流。村民王万传因有事没去,被到村搜查的伪军发现,人虽逃跑,但被拉去一头牛还罚了五元钱。村民王万普正在沟中干活,听说来了杀人魔鬼“小红脸”(日军监工的外号),惊得他抬头一望,结果被“小红脸”发现,将他叫上沟来用镐棒打得全身是血,牙被打掉。他再也不敢去挖沟,整天东躲西藏,最后因走投无路只好下了关东。一次,栾埠民工王显石在挖沟时因累得不支,遂骂了句“X他娘,真受够了这份洋罪”,谁知竟让“小红脸”听到,将王显石叫上沟来,一边骂着“土匪的干活”,一边用刺刀向王的腹部刺去,王显石则紧紧地用手把着刺刀。正在这紧急关头,幸亏碓臼泊村一个与王显石熟悉的伪军走来,见此情景,遂将王一脚踢下沟去说:“还不快下去干活,让皇军生气!”这才救了他的一命,但王显石的胸部和腹部已留下了两条血淋淋的伤口。古历6月初1日,群众正在家中“过半年”吃饺子,日本鬼子来到栾埠村搜查民工,发现村民王会传没去挖沟,在追捕中将其一枪打在湾塘里,差点丧命。
  日宼对待民工的手段花样繁多,什么活埋、打活鞄、互相对打、狼狗咬等等,无毒不施。有一次,范沟疃村民郑会洋和时于庄村民王锁子正在挖沟,日宼监工看着不顺眼,便将他俩叫上沟来,逼着他们自己挖好坑再跳下去站着,然后用刺刀逼迫其他民工向坑里填土,当埋到腹部以上时,人已无气,脸色紫青,日宼监工见状却哈哈大笑,扬长而去。姜家坡村的110名民工在挖沟时,因受不了鬼子的凌辱和摧残,有60多名民工相继跑掉。鬼子监工见状,遂将该村领工姜玉淑用铁锨、镐棒打得死去活来,并要将其活埋,幸亏北泉村民工玄光峦等人奋起反抗,用铁锹将鬼子监工劈翻,才将姜玉淑救走。时于庄民工刘敦桥、侯成志、孙克金、侯延暖在挖沟时,日军监工“小红脸”说他们不出力,便将他四人叫上沟来,逼他们两人对面互相打耳光,谁不用力打就用刺刀砍,直至打得双方满脸是血方肯罢休,“小红脸”则坐在一旁悠然自得,引以为乐。4月20日中午,劳累了半天的民工们正在沟边吃饭,随着一声枪响,时于庄民工侯成全应声倒地,原来是一帮日本兵在远处打活靶取乐。这个刚满20岁结婚不几天的热血青年,口中的一块糠菜饼尚未咽下便死于日宼的枪弹之下。其母因终日悲痛,不久亦含恨去世。有一天,在护路沟旁一个碉堡内关押的一批抗日爱国志士,趁鬼子不备,将碉堡一角挖开一洞集体逃跑。后来,鬼子们在碉堡中发现了一把挖洞时用的瓦刀,便怀疑是挖沟和修碉堡的瓦工所提供,遂将这些瓦工们抓起来,让狼狗生撕活咬,其惨状目不忍睹。更为恶劣的是,日寇监工们逼迫一些年轻民工脱得赤条条,全身不挂一丝,并驱使他们于大白天到村中各家各户砍树、摘门修碉堡。进村后,妇女们见状东奔西跑,到处躲藏,鬼子们则乐不可支、拍手大笑,借以发泄其兽欲。
  在挖护路沟中,日寇的暴行罄竹难书,然而,敌人的刺刀和皮鞭却永远征服不了中国人民的心。随着时间的延续,广大民工们在斗争的实践中采取了各种方法同鬼子周旋。他们有的互相串联,集体逃跑,使鬼子防不胜防;有的则抱成一团,群起反抗,使鬼子监工不敢轻易作恶;也有的采取明顺暗抗、硬顶软磨的手法,故意拖延工程进度。干活时,每个村在所分的路段两头都各安排一人盯望,见日军监工走来,就使用暗号,沟下的民工们便立即使劲地干了起来,鬼子监工走过后,大伙便松了一口气,照常拄着铁锨聊天,名为“磨洋工”。晚上放工时,有的趁监工不注意,把挖上来的土再重新掀到沟中。就这样,这条以中国人民的血汗和尸骨砌起的护路沟历时近半年时间,直到当年冬季才得以挖成。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五辑

《即墨文史资料第五辑》

即墨区,是山东省青岛市辖区   。秦代置县,隋朝建城,建城史1400余年。位于中国山东半岛西南部,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依崂山,近靠青岛。境内地貌总体为低山丘陵,属暖温带季风大陆型气候区。全区东西最长76公里,南北最宽36公里,陆地面积1780平方公里。《即墨文史资料》第五辑,由即墨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本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王万普
相关人物
王万传
相关人物
王显石
相关人物
郑会洋
相关人物
王锁子
相关人物
姜玉淑
相关人物
栾埠村
相关地名
范沟疃村
相关地名
时于庄村
相关地名
北泉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