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延宾传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492
颗粒名称: 侯延宾传略
分类号: K825.2
页数: 9
页码: 141-149
摘要: 侯延宾号鸿程,即墨县南泉镇时于庄村人,是我国第一批留英学生之ー,也是我省采矿事业之开拓者。他热爱中华,报效祖国,为我国矿产勘探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此次留学,山东省仅考取两人,另外一人系王演庄村毛兆倧,后因染肺病殁于国外,因而侯延宾就成为我省第一个留英学生。他认为祖国灾难深重,正是用人之际,中国地大物博,正是用武之地,他决心将所学的知识全部倾注在祖国的大地上。他目睹了西欧各国的物质文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进步,同时也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潮的洗礼。侯延宾在乌烟瘴气的反动军阀官僚层中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多为时人所称道。
关键词: 人物传记 侯延宾

内容

侯延宾(1884一1940)号鸿程,即墨县南泉镇时于庄村人,是我国第一批留英学生之ー,也是我省采矿事业之开拓者。他热爱中华,报效祖国,为我国矿产勘探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
  1901年(光绪二十六年),刚满十七岁的侯延宾于莱州府考中秀才,后增贡生;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考入山东省公立高等学堂;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又考取官费赴英国留学。此次留学,山东省仅考取两人,另外一人系王演庄村毛兆倧,后因染肺病殁于国外,因而侯延宾就成为我省第一个留英学生。他在英国利资大学攻读矿学系达六年之久,初获学士学位,继获硕士学位;后又到德国比茨堡煤矿实习两年,荣获采矿工程师职称:由于侯延宾在学业上有所造就,事业上有所建树,英国利资大学曾以“中国政府政治腐败,战火纷飞,你回国后学无所用”等语多次劝他留英工作;德国比茨堡煤矿也许以优厚的生活待遇和优越的工作条件,让其留矿工作。但是,侯延宾总是把自己的学业同怀念祖国之情、强国富民之念紧紧地朕系在一起的。他认为祖国灾难深重,正是用人之际,中国地大物博,正是用武之地,他决心将所学的知识全部倾注在祖国的大地上。想到这里,他毅然谢绝了异国的挽留,遂于1916年(民国五年)辗转返回祖国。侯延宾在英国留学期间,曾游历了德、法、比等国。他目睹了西欧各国的物质文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进步,同时也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潮的洗礼。回国后,他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被列强蹂躏,军阀当道,心如刀绞,决心走“实业救国”的道路,以自己所学的专业,踏遍青山,为国探宝,复兴中华,以雪国耻。1917年他担任了山东省财政厅矿务科长、山东省矿务调查委员;1919年任淄博章矿政局局长;1921年任峄蒙矿政局局长;1922年任山东省公立化分矿质局局长;1923年任山东省公立矿业专门学校校长;1926年该校合并于山东大学,他又任山东大学矿学系主任兼教授;1930年任国民政府实业部采矿工程师等职。
  侯延宾在乌烟瘴气的反动军阀官僚层中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多为时人所称道。有一次,在峄蒙山区视察矿区时,有人在夜间给他送来二百块银元的贿礼,他拒而不收,始终坚持秉公办事。在淄博章矿政局任职期间,矿商和同僚们多次请他抽“花大烟”,他都严词拒绝,拂袖而去。
  侯廷宾十分重视地质勘探人才的培养。他认为,要将祖国的地下宝藏充分发掘出来,就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专门科学知识的技术人才。因而,他多次晋谒了省教育厅厅长王寿鹏,谈了自己的设想,征得王的同意并经多方呼吁奔走,终于成立了山东省立矿业专门学校,为我省矿产事业的开发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他在矿业专门学校和山东大学矿学系执教期间,经常勉励学生:要相信科学,但不要一味迷信洋人;他还以自己留学的亲身经历教育学生,不仅要掌握高超的科学技术,而更重要的是要具备ー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和一个炽烈的报国之志。为使矿产事业后继有人,他将大半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桃李满山,堪称我省矿业界之先师。
  侯延宾在事业上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
  整个鲁南山区、胶东半岛无不留下他的足迹,祖国的山山水水无时不在牵动着他那执著的追求。
  有一次,他在蒙阴山区勘探,偶尔同一位老农在一起休息,这位老农感到鞋子里边有块硬物垫脚,便随便倒出一块微黄色如黄豆大的石粒。侯延宾发现后却大为震惊,原来这是一块天然金刚石!他立即询问了老农的行踪,并以身上仅有的三十块银元把它换取过来留作标本。经过反复地勘探,终于在这里探明了金刚石及赤铜、金、铅、煤等矿的分布和蕴藏情况。
  侯延宾在巨野县勘探时,听当地人讲民国元年县城南门外有一口井,突然发现水里漂着ー层油花,并有煤油味,点燃后井中立即冒起火柱,燃烧一昼夜后方熄。他听后马上到现场进行了查访勘探,确认此处有石油和天然气,因地壳变动,造成断层,部分油、气上升所致。开今日平原产油之先声。
  侯延宾首先发现了我国的重晶石矿。他在英国留学时就对中国没有重晶石矿源的论断甚表杯疑。回国后他曾为寻找重晶石矿踏遍了青山,费尽了心血。1928年,他在同其在淄博开煤矿的妻侄王子岩交谈中,得知老家南泉有人打井时挖出一种白色石头,其重量罕见。他听后非常重视,立即让王回即墨取回样品,经化验分析为质量优良的重晶石。侯延宾如获至宝,马上回即墨进行测定,并走遍了胶东半岛详细勘探,于1931年写出了《山东半岛重晶石矿床的形成与走向倾斜度》的论文,发表于《山东矿学专刊》。从此,“中国没有重晶石”的论调宣告破产。侯延宾为了实现“实业救国”的愿望,遂于1933年号召青岛商业界友人集资十万元,在青岛胶东路24号成立了“鸿兴矿业公司”,自任采矿工程师,在即墨的大埠后、挪城、朱家埠南等地开采重晶石。三年后,因政府不予重视,再加之设备落后和销路不畅而被迫停业。
  1937年芦沟桥炮响,中华民族陷于了水深火热之中。侯延宾亦因忧国忧民和ー生所学无用武之地而积忧成疾,便从青岛返回原籍隐居。1938年伪青岛市长赵琪派专人持聘书请其回青任职,即墨伪县长张子安也曾派人相邀,但侯延宾概予拒绝,坚决不当汉奸。同时,他却慷慨解囊,捐资三千元,购买枪支弹药,同其亲属毛加兰组织起一支抗日游击队,多次与日寇相对抗。不久,国民党山东省省长沈鸿烈送来委任状,任命他为省财政厅专员,但因病未曾到职,并同时脱离毛部。
  侯延宾不为日伪所利诱,并带头鼓动抗日,遂被日寇视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
  1939年春,日伪军曾多次搜捕他,幸亏及时逃走方免厄运,但家资却被洗劫一空。由于愤恨惊恐,旧病复发,遂去潍县其长女家养病。
  侯延宾到潍县后,即卧床不起。初诊为糖尿病,又染伤寒,后转为败血症,遂于1940年秋病逝。奔波一生的侯延宾此时已家贫如洗,一付棺林板还是其妻侄王子岩所送。临终前,他对身边子女讲:我一生奔波四方,道路坎坷。满以为“实业救国”可以行通,岂知时势不容,夙愿难成,你们切要记取教训,好自为之。我以大半生心血所勘探的山东各地的矿产资料,皆放在青岛的那个大铁皮箱里,定要妥善保管,绝不能落到日伪手中。以后要交给能代表人民利益,真正建设祖国的政府。
  1956年,侯延宾之长子侯大川遵照先父之将全部矿产勘探资料交给了山东省工业厅。当工业厅矿务处处长见到资料的署名后无限感慨地说:侯老是我的授业老师,这些资料不仅是老师一生研究的宝贵成果,更重要的是侯老的一颗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啊!
  (南泉镇史志组供稿)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二辑

《即墨文史资料第二辑》

本书收录的文章包括:即墨人口发展简考、即城军民抗匪护城之目睹、孙殿英打顾震之经过、即墨知县陈毓崧轶事、即墨县联庄会会员训练追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侯大川
责任者
侯文仲
责任者
王本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侯延宾
相关人物
赵琪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