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0665
颗粒名称: 目次
页数: 2
页码: 1-2

内容

文化史迹
  目 录
  郯城地方志述略.........县志办 秦士杰(1 )
   郯城沂南诗社(转载).........禚梦庵(11)
   郯城史前至秦汉文化简介..........黄新忠(15)
  郯城县晚清时期教育简况.........臧寿年(24)
  解放前的郯城师范教育.........娄星垣(38)
  北撤路上的青年学校........臧寿年(44 )
   人生最好的早晨........一一小学习生活回忆........柳杞(50)
  郯城县教育抗敌义勇队始末.........柏汉光( 66)
  马头镇回民抗日活动........文渊(71)
  回忆徐圩子战斗........陈岩生(75)
  邓月楼传略........艺辉(84 )
  我的伯父邓月楼........ 邓黎(89)
  我的父亲刘东阳先生...... 刘兴如(97 )
  回忆我的父亲...... 一一于霭辰先君...... 于琤文( 106)
  对禚晓峰的回忆.....禚宝榘、禚恩廷(111 )
  我的一生......于琤文(127)
  马头镇南北孙氏两家……陈新吾(134)
  颜半城……艺辉(143)
  郯城耶稣教概况....瞿 理(169 )
  解放前郯城天主教简况……宋开元提供资科 艺辉整理(186)
  谢方坤南京捉田六………瞿 理(189 )
  清末民初郯城的当铺及其他 ……王洪道( 204)

知识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郯城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山东素称“文物之邦”,据《中国古方志考》统计,宋、元以前,山东地方志就有三十六种之多。明、清以来,山东省、府、州、县所修志书达五百多种,在全国名列前茅。郯城古县,历史悠久,春秋时为郑子国。“溯所自出,郯子为少暤氏苗裔,武王分封茅胙,为鲁附庸,由来最古。”据《春秋左氏传》记载,郯子曾两次朝鲁。前525志源于史,古郯的历史文化对后世的巨大影响,是自不待言的,秦置郯县,郡县治所皆在郯。自明初设郯城以来,六百余年,县名无改,政区亦较稳定,修志之举,代不乏人。郯城地方志,明朝以前无可考。初志成于万历十三年,由县令颜若愚创体命意,教谕邱问礼编纂。其序文仍可向我们传递当时修志的某些信息。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