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育秀事业的成功之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北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0405
颗粒名称: 苗育秀事业的成功之路
分类号: K825
页数: 7
页码: 186-192
摘要: 苗育秀先生祖籍牟平龙泉汤村,兄弟七人育秀行六。人多地少家庭生活困难,12岁时即外出谋生,总因年少体弱,学生意或学手艺均有困难,被迫回乡务农。16岁时经人介绍又到烟台信丰五金行学生意,因工作勤恳认真,深得经理李基本赏识。以其独特的经营本领为玉成车行的业务发展做出出色成绩。乃伙同三、二知已来青岛另辟经营蹊径,求亲靠友筹集资金伪联银券一万元。大股东刘致中因瞧不起他们,中途要求撤股,好在其他股东尚无撤意,宝华商行未受大伤。斯年冬遭祝融之灾损失不少,由副经理谭忠恕负责处理善后,解放前夕正式歇业。
关键词: 人物传记 苗育秀

内容

苗育秀先生祖籍牟平龙泉汤村,兄弟七人育秀行六。人多地少家庭生活困难,12岁时即外出谋生,总因年少体弱,学生意或学手艺均有困难,被迫回乡务农。16岁时经人介绍又到烟台信丰五金行(后转至义隆五金行)学生意,因工作勤恳认真,深得经理李基本赏识。二、三年后即被委以重任,被调往李基本独资经营的玉成车行负责。以其独特的经营本领为玉成车行的业务发展做出出色成绩。
  进入40年代,日宼对烟台的物资统治更为严格,自行车的生意已穷途末路。乃伙同三、二知已来青岛另辟经营蹊径,求亲靠友筹集资金伪联银券一万元。按当时物价约合双龙细布100匹,共分十股,其中出资最多的是义昌永铁行副经理刘致中自认三股,其余七名股东各认一股。在胶州路银丁百货店隔壁租房三间,挂牌“宝华商行”,经营自行车零件业务。得手之后,感到门市太小,又在胶州路136号租房十间,兼营批发业务。此时苗育秀已廿开外,形态活泼举止大方,并结交不少有为的社会青年,在老买卖人看来,这些非科班出身的小伙子怎能做好生意。大股东刘致中因瞧不起他们,中途要求撤股,好在其他股东尚无撤意,宝华商行未受大伤。他后来对待股东的特殊优惠,可能与这段经过有关。
  宝华商行凭借它的销资能力与信守商业道德,与上海大中华橡胶厂、中南橡胶厂以及大阪东华贸易株式会社均有良好的业务往来,并取得信任。宝华商行虽以经营自行车业务为主,但也经营其它有利可图的品种,例如抗战胜利初期绣花商品走俏,他就到潍坊几家刺绣作坊签订包销合同,成品畅销海外获利颇丰。
  鉴于青岛在抗战胜利后每况愈下的市场状况和与日俱增的通货膨胀,他预感到青岛市面已经好景不长,乃于1947年专程至台北考察,1948年举家移居台北,调集部分资金组织宝华商行台北分行,青岛宝华照常营业。斯年冬遭祝融之灾损失不少,由副经理谭忠恕负责处理善后,解放前夕正式歇业。
  宝华商行在台北开张,一直未打开局面,一因台北市场狭窄,二因资金不足影响周转,不得不另想办法。宝华股东全在大陆,没有增资可能,在台北也因根基未固很难得到当地银行的扶持。他擅长交际,到台之后很快结识当地的富商大贾以及部分达官显宦,因而募集了部分资金,从新组建联华实业股分有限公司。成立伊始仍以商业为主,后来则转入工业。最早开辟的工业是面粉厂,先是生产面粉,后来扩充生产大麦片、大麦粒及各种工业用气体、机械工具等设备,成为一个综合性制造企业。1960年,联华实业公司又投资成立中国理化工业公司,从事氧气、氮气、氩气等生产项目。1962年春,又先后投资成立联华低温设备及华胜纺织两个公司。前者系生产液体贮罐液体罐车等;后者系生产天然棉纱布、人造纤维纱布、混纺纱布等。1976年,又投资创建联成石化公司,生产酜酸酐、酜辛酐、酜辛脂、麻林酐等高档有机化工产品。此后又引进外资与技术与外商合资成立了许多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企业,如电脑、造船、造纸、石油化工等,逐步形成在台湾颇有影响的联华企业集团。
  苗育秀善于经营又善于作人。当世界面粉行业处于不景气的状况时,他统筹兼顾,既看到自身的事业,又考虑农民和用户的需要,于不景气中求发展。因他的面粉厂购进美麦的数量较大,曾获美国小麦协会奖,(他本人也是这个协会的会员)得奖金20万元美金。他把这笔奖金分发于公司和工厂有功人员。他本人聘请了国际国内两位法律顾问。国际律师每年顾问费为两万美元,因他处理问题光明磊落,体恤下属无微不至,国际律姉主动提出,将自已的顾问费降至每年两千美元。
  台湾农民向以种稻为主,因他大量进口美麦直接影响农民利益。为了缓和农民不满感情,他以优惠价格供应农民面粉,并从国外引进的面食品生产技术,无偿地转让给农民,使农民大受其益。
  联华实业公司也担过风险,60年代他为一家公司担保几亿美元的债务。这家公司破产之后,债务只好由他偿还,几经折腾,最后以八亿美元偿债,几乎把联华拖垮。按说这种债务有好多理由可以搪施,至少可以从优打折扣,但他计不出此,他从集团的信誉考虑,宁可使企业受损失,也不肯沾污了信誉招牌。因此使联华元气大伤。据说事过两年之后,联华集团又获得复苏。有人私下议论,他究竟拥有几多财富,对此苗氏一向守口如瓶,外人更是莫测高深了。
  苗育秀致富不忘本。宝华商行是他起家之源,在迁至台北之后的初期,因种种原因,尚未能打开局面时,对于七位股东的深情厚谊总是念念不忘。股东之一的鹿文周与笔者系联号同事,解放前偕他独生子移居台北。儿子不満父亲的约束管教投河自杀,不久鹿文周也自缢身亡。当时宝华商行已经结束,不存在同财关系,但苗育秀不拘泥于这种利害关系,而是主动出面办理丧事。两岸关系松动之后,特派专人护送两只骨灰盒当面交给死者在烟台亲属,并给予相当数目的一笔安家费。
  苗育秀对待宝华商行原股东的体贴关怀,简直到了常人很难理解的程度。1988年他通过青岛市工商联及有关亲故,摸清股东们的存亡和生活状况,翌年即派专人来青予付毎股四千美元的安家费。
  90年冬,为了洽谈石老人1500亩土地以及其它几个项目,虽只安排两天时间,他还忙里抽间,委托七弟苗秀华想方设法通知各股东到春和楼参加他的晚宴。真正的原始股东只有原福顺徳副经理刘德成,其余除两位老妪尽是陌生的青少年。他当时是摆了两桌酒席,另外一桌是苗家旅青亲属,当然用不着他来招待。他以七十高龄自始至终毕恭毕敬地周旋于这般老中青的股东之间,使他们无不受宠若惊。他即席许诺,准备将数目可观的美元,按股东个人名义存于国际银行,并于每年12月20日以12,500美元的定额汇至每位股东手中,并说这种报效30年不变。此情此景不但使参加宴会的股东感激涕零,在整个工商界中也传为佳话。
  1985年秋,山东牟平同乡会在台北成立时,他被推为名誉理事长。在成立大会上,他以“敦睦乡谊、恭敬桑梓”为题致贺词。他说:“爱乡者必爱其国,爱国者必爱其乡,两者互为因果,其理至明。古往今来国人之乡土观念,至深且固,经久不替。也就同《诗经》所云:“维桑与梓,必恭敬止''。他还说:“吾乡人因种种关系弃家来台的人数较多,若能以同乡关系,精诚团结群策群力,当可对国家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他在台北的山东省旅台同乡会任何职务不甚了解,只知台湾政要孙运旋发起组织齐鲁基金会时,他被推荐为副会长,顾名思义,目的是想对齐鲁大地的经济事业有所推动,不过孙氏逝世之后,他就孤掌难鸣了。
  他待人处事古德古风,尤其注重手足亲情,他兄弟七人,早在几十年前就各自独立生活。祖辈并未留下遗产,按照传统习俗根本不存在分家析产问题。但他不拘泥于此,认为自已富了理应让兄弟们分享成果。在两岸隔绝时期,自勿待论,关系松动之后,手足间很快恢复正常。因几十年不通音讯,他对几位兄弟的工作和生活状况极端惦念,远在80年代初,他急不可待地约他四哥苗宝锋到日本想聚,意在偕他到台湾定居,事先本已取得当权者的默许,到台之后却未能实现。因当时两岸关系隔绝,去台人员有严格限制:第一,年令必须在七十周岁以上;第二,必须在所谓自由国家或地区居住五年以上方可移居台湾。他迫于形势,乃资助他四哥到周边或西方国家居游五年,以便最后定居台湾。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允许一个外国人在该国作长期居留,为了凑足五年时间,他不惜化费巨额旅游费用,支持他四哥到很多国家逗留数年,最后达到定居台湾目的。
  1986年又约四、五、七三兄弟到日本相聚,住高级宾馆,游览古迹名胜,临别前每人发给十万美元作安家费用。88年又电邀三位兄弟各带妻子共赴新加坡开家庭会议,把财富按百分比分配,具体数字虽未外传,肯定是颇为可观的。此外还为三位兄弟分别在青岛与烟台各购置了一幢华侨别墅,造价都在25万美元以上。
  苗氏弟兄在幼年时期,因家境贫寒经常得到外婆家的周济,他本人还在舅舅家念过三年私塾,这份恩情他也不能忘记。现在只剩下七十开外的老表兄曲翠贞,他也给汇去12,500美元。不但使受惠者大喜过望,也轰动了附近的几个村庄。大哥宝佳是在台湾去世的,他对二哥、三哥的遗孀及其子女都有很周详的照顾。
  1986年荣获台湾学术著作奖的汤承业博士,1959年毕业于台湾首立园林实验中学,同年考入台湾政大,但于翌年注册入学时,因患有黄疸病。非但不能按期入学,如迁延不治且有生命之虞。汤的经济情况十分困难无力治病。牟平同乡会将此事转告于苗育秀,他闻讯后立即给公司总务打电话,给予大力照顾,使汤如期康复。入大学后读书益勤,毕业考试,名列前茅。所撰学士论文《西汉监察制度研究》,洋洋20万言,阐幽发微,多有新意,为师生所称誉。后来汤又在他的帮助下,进入香港驰名国际的最高学府新亚书院深造,为获得博士学位打下基础。
  苗育秀虽爱国爱乡,但对大陆之开放事业则持观望态度。近几年在青岛举行的交流会、洽谈会对他都发过请柬,但他一次都未应邀前来,显然有些疑虑,一旦时机成熟就能果断行动起来。他从国外获悉日商在北京洽谈承租石老人开发区的1,500亩土地,即闻风而动,立即偕同几位助手飞往北京洽谈,并提出比日商更为优厚的承租条件。当得知要在青岛洽谈时,他又立即飞往青岛,同主管部门进行洽谈,青岛对他的招待也很隆重,到黄岛去参观乘坐的轮渡都是专用的以保安全。他对黄岛的自然风光和地理条件很感兴趣,当场表示要将他的造船厂和电脑事业移植过来。另外,他还同石油化工厂洽谈合资项目,兴致勃勃。以致虽有烟台两位市长的跟踪邀请,也无暇兼顾。后来得知石老人土地已在北京与日商签约时未免有些失望。想不到日人竟走在他的前面。他为了答谢青岛、烟台两市首长对他的热情接待,特由美国买了两辆豪华小轿车赠给两市首长。
  苗育秀待人接物以忠恕为本,生活上严以律己,事业上孜孜以求。他共有12个子女,管教均甚严格,在学业与事业上多有成绩。长子苗丰强1976年留美学成回国,初以电子与企亚专家身份出任神通电子公司董事长,同时兼任联成石化公司协理,督导建厂事宜。其后两公司业务迅速扩展,增设华光电子公司自任董事长,并晋升联成公司副总经理。丰强秉承家风,无改于乃父之道,忠厚老实,和蔼可亲,作风正派,工作踏实,深得各方赞许。1985年7月由联华实业公司与美国BOC第一大氧气公司合资成立联亚气体工业公司,他并兼任总经理之职。

知识出处

市北文史资料第二辑

《市北文史资料第二辑》

本书为市北区综合性史料,收录“中国最早的《国歌》”、“沈鸿烈辞职与挽留经过”、“抗战时期的崂山风云”、“沈鸿烈轶事拾遗”等二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曲言训
责任者
李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苗育秀
相关人物
刘致中
相关人物
刘德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