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漫谈沂水一门忠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037
颗粒名称:
漫谈沂水一门忠烈
分类号:
K827
页数:
6
页码:
110-115
摘要: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良”。每当中华民国到了危机存亡的时候,忠烈之士,常风起云涌。吾邑沂水,正象山东其他各县一样,在革命建国,抗日剿匪的大时代里,曾前仆后继地出现了无数“只见一义,不知生死”的“奇男子”、“大丈夫”,我这“一门忠烈”中所要说的郑氏父子,可算是典型的代表。
关键词:
革命烈士
沂水县
内容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良”。每当中华民国到了危机存亡的时候,忠烈之士,常风起云涌。吾邑沂水,正象山东其他各县一样,在革命建国,抗日剿匪的大时代里,曾前仆后继地出现了无数“只见一义,不知生死”的“奇男子”、“大丈夫”,我这“一门忠烈”中所要说的郑氏父子,可算是典型的代表。
郑二大爷兴办学堂
沂水东关北首有郑姓者,名瑞麟,字祥符,窑匠也,行二,邑中老人多以“郑二”名之。因其子与我同班,故我们同学都称他为 “郑二大爷”。
郑二大爷身体魁武,面黑而麻,直性人也。因未曾读书,深感文盲之痛,所以他对提倡教育、兴办学堂,非常热心。他曾捐献砖瓦,兴建文山小学。而我所就读的县立第一高等小学,也是他捐的砖瓦,由逊请考棚改建而成的。我现在还很清楚地记着,我们大教室明伦堂的梁上,并刻着红底黑字两行“沂水县正堂王恩谌监修;窑匠郑瑞麟捐砖瓦”。
郑二大爷因热心教育,兴学堂,而与同邑周瑞麟先生过从甚密。周先生系逊清庠生,日本留学,同盟会会员。故郑二大爷很自然地为周先生吸收而成为同盟会员。自加盟以后即热心革命八放弃了他窑匠的生涯。
护送居正脱险
郑二大爷革命的故事是民初几年间沂水城里的学生都如道的事。他自己认为比较惊险而常对那时学生提及的,要算护送居正先生脱险的一段经过。
民国四、五年间,讨袁军东北路总司令居正驻节潍县时,某次作战失败,司令部为袁军所毀。郑二大爷扶持居先生,寅夜逃出潍县,因无法与部队取得联络,乃昼伏夜奔,秘密逃至沂水。时县城亦为袁军所控制,不敢公然回家,乃潜藏在他的废窑中.时袁军侦骑四出,而数至郑家查询,但消息终未外泄;如外泄,居、郑两先生固难免,郑氏全家亦必殃及,而山东之革命历史,必有章重写也。
周瑞麟死于狱中
讨袁军事失败后,郑二大爷与周瑞麟先生同时被捕。解至济南,行军法审判。郑知必死,故不待刑求,而坦白自承为革命党人,并声称“既为革命党人,就不怕死。”及审至周,酷刑拷问,血肉横飞。郑乃大声喊道“周第二的(沂水乡里称呼,即周二弟),你还是招了罢,革命党不是不怕死么?我们死了纲签上还留个名呢!”
审后,周郑二氏,俱判死刑。在等候秋决之时,经革命党人多方营救,郑二大爷沾了不识字与“疯子”的光,得以出狱。而周先生则以“知识分子”、“任务重要”未能救出。
周先生体质本文弱,因酷刑而染病;又以待死之身,获悉其独子寿文患天花垂危,而心力交瘁,暴死狱中。
岀狱后仍不忘革命
郑二大爷出狱后,似曾在济南东关外建一窑场,但其大部时间似仍住沂水家中,每逢革命纪念大会,彼必登台演讲,讲词真是前言不接后语,但其高呼革命之狂热则确是感人。
某次散会后,有同学董俊卿者(其弟董晓来台)问之曰:“郑二大爷,您叫我们'革,谁的命?郑二大爷却先来了这么一句:
“在学校里,不要叫我二大爷,! ” “不叫二大爷,,那要叫什么?” “在学校里么,应该叫老师。”
“我们又没跟你学窑匠,怎么能叫您 '老师,! ”董同学原是一位很顽皮的学生。
“董俊卿,你爷给你钱上学,叫你学’畜类,! ”我教你革命,还不是一样可以叫老师! ”
“那么,老师,您叫我们革谁的命?”
“革你自已的’命,! ”郑二大爷指着董同学的头,大声说完就气呼呼地走了。郑二大爷就是这样一位常与学生们接谈的人。
他病逝于民国二十年前后,享年约七十左右。有三子,长世平,次世均(作衡),再次世和,老二就是一门忠烈中之第二人。国府颁发“一门忠烈”匾额。
我是和老三同学,其时老二世均在县立第二公学就读,所以当时就不太熟,以后十几年又因工作关系,很少见面,所以有关他的事迹所知甚少。郑二大爷的事迹,已经是一鳞半爪了,郑二哥的真可算是阙如。
他于高等小学毕业后,即进山东省立农专。毕业后似曾在济南稍住,后即回沂水县府工作。抗战前任建设局长,因服务桑梓,极著成绩,而为当时县长范筑先先生所赏识。后范调升山东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即保郑为聊城县长。二十七年日寇进犯,范与郑率地方团队坚守城垣。粮尽、弹绝、城陷。专员、县长同殉城内,可能是第一个抗战殉国之专员与县长。
抗战胜利后,郑氏父子荣蒙国民政府颁发 “一门忠烈”匾额。正应了郑二大爷“纲鉴上留名”的心愿。
关于郑世均的事迹,我虽知之甚少,但有关范筑先先生的二三事,我却想附述在“一门忠孤”之后。因为没有范先生的赏识与提拔,郑可能不会当县长,去聊城,而“一门忠烈” 这块匾额,也就不会悬到郑二大爷的门口上了。
注:本文录自台湾国民党所编《山东文献》第卷第四期。作者宗润峰,系沂水县人。
1992.10.朱学民整理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本书收入“沈、于矛盾二三事”、“沈洪烈办的干校于他的”八大政策"“、”记五十一军与八路军沂水县政府的一次摩擦事件“等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宗润峰
责任者
朱学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郑瑞麟
相关人物
董俊卿
相关人物
范筑先
相关人物
沂水县
相关地名
济南东关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