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出土唐长沙窑瓷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南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814
颗粒名称: 胶南出土唐长沙窑瓷器
分类号: K876.3
页数: 3
页码: 180-182
摘要: 胶南市博物馆最近收藏了两件由群众捐献的瓷器,这两件瓷器分别是出土于寨里乡东安子村的青釉褐蓝彩双系罐和出土于胶南镇祝家庄村的青釉贴花人物注壶。经有关专家鉴定,应为唐中期长沙铜官窑产品。
关键词: 胶南 沙窑瓷器

内容

胶南市博物馆最近收藏了两件由群众捐献的瓷器,这两件瓷器分别是出土于寨里乡东安子村的青釉褐蓝彩双系罐和出土于胶南镇祝家庄村的青釉贴花人物注壶。经有关专家鉴定,应为唐中期长沙铜官窑产品。
  青釉褐蓝彩双系罐,通高24.5厘米,口径15厘米,胎呈灰色,釉色青中泛黄,内外壁均施釉近底,直口,短颈,圆肩,鼓腹,平底,肩部饰两圈褐蓝彩连珠纹,双耳下腹部饰花朵,呈三角形均匀排列,腹部还绘有对称的三方连续梅瓣形纹饰,用褐蓝彩连珠纹相间。其布局合理,造型古朴典雅,具有唐代中晚期长沙窑瓷器的主要特征,与扬州及宁波等地出土的此类器物相似。
  青釉褐彩模印贴花人物注壶,造型浑圆,高20厘米,口径5厘米,侈口,短颈,圆腹,八棱形短流,把及双系残,平底。胎呈灰褐色,釉青中闪亮。壶流下方贴饰一组模印“阔叶、菠萝、对鸟”图案,壶流左右两边各贴饰一组“舞乐胡人”图案。右舞者一手执琴,左舞者作吹笛状。三组图案表面均施以褐色斑块,并用褐彩条纹连接一体,使其形成一幅完整而又生动活泼的喜庆舞蹈场面。构图严谨,舞姿优美,模印清晰,人物形象逼真,画面情趣盎然,体现了长沙铜官窑独特的装饰风格。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长沙铜官窑等窑系生产的瓷器外销量很大,而这两件瓷器的出土地点正好靠近唐时“海运盛行”的琅玡古港,这为我们研究唐代外销瓷器的生产及运输提供了重要资料。

知识出处

胶南文史资料

《胶南文史资料》

出版者:山东省胶南印刷厂

《胶南文史资料》第三辑共选编文史资料19篇。其中有记述胶南地区农民起义和抗日斗争的资料,有反映胶南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过程的资料,有介绍进步民主人士、知名老中医和有关历史人物生平事迹的资料,还有介绍胶南名胜古迹和风土特产的资料。 本辑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反映了胶南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的情况。不仅为深入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材料,而且对推动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云霞
责任者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