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魏镇军将军南荆州剌史高湛墓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728
颗粒名称: (二)魏镇军将军南荆州剌史高湛墓志
分类号: K877.45
页数: 2
页码: 97-98
摘要: 据《德县志》记载:“高湛墓志,元象二年刻石。清乾隆十四年,城北第三屯河决石出。〔石〕②方尺有六寸,邑人封希孔收藏。咸丰季年,某孝廉携于济南,献于某中丞。〔某中丞〕回籍不便携带,而〔把石〕珠还某孝廉。某孝廉〔把石〕置济南肆中。事隔数年,未克取回。后闻有陶某,从肆中购出,携赴南省,今不知石归何处。《山左金石志》云:‘碑字秀劲,为唐时褚,虞所本’。”可是高湛墓志的情况就不同了。总之,陶某对这方石刻,是懂得它的真正价值而加以珍视的。流失国外的可能性不大。“咸丰季年”,距现在只有一百二十余年。如果运往南省的高湛墓志石刻,没有遭受到重大的破坏,很有可能再出现于人世,我们衷心希望它的再现。
关键词: 德州 高湛 墓志

内容

据《德县志》记载:“高湛墓志,元象二年(公元539)刻石。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城北第三屯河决石出。〔石〕②方尺有六寸,邑人封希孔收藏。咸丰季年,某孝廉(孝廉是举人的别称)携于济南,献于某中丞(中丞是巡抚的别称)。〔某中丞〕回籍不便携带,而〔把石〕珠还某孝廉。某孝廉〔把石〕置济南肆中(肆在此处应作古玩店解)。事隔数年,未克取回。后闻有陶某,从肆中购出,携赴南省,今不知石归何处。《山左金石志》云:‘碑字秀劲,为唐时褚,虞所本’。”
  据《辞典》载:“高湛,后魏蓨人,字子澄,累官镇军将军,南荆州刺史。陈庆围城,拒却之,城得全。除大都督行广州事,元象初死难(按:‘高湛不见于史,清乾隆己已秋,德州卫第三屯运河决东岸,岸崩,得高湛墓志铭,文字尚无缺损……此碑笔法秀劲,为唐时虞、褚诸家所本’)。”以上两说,都未说明高湛的家世渊源。
  从高湛的经历中,有一个明显的疑点。我们知道,我国南北朝时代,南朝和北朝的疆界,大体上是以淮河流域为界。北朝全盛时期,它的疆域,从来也没有越过长江。时当北魏衰微时代的高湛,怎么能在江南官荆州剌史,除大都督行广州事呢?经过一番探索,才弄清了这个疑点。
  原来在北魏末年有虚设州、郡的情况。在《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发掘简报》③中,有这样的记载:“北齐疆域未及河西凉州,志文中的凉州可能是侨置州名。《北齐书·文宣帝纪》引天保七年诏书:‘牧守令长,虚增其数,求名录实,谅足为烦。要荒之所,旧多浮伪,百室之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空张群目……循名督实,事归乌有。’所说的情况虽是北魏末年的情况,这种虚设州、郡的情况,在北齐末年更为普遍。故所谓凉州、实系空名”。高湛立碑,正是北魏末年。那么,高湛的官荆州刺史,除大都督行广州事,毫无疑问,也是“虚设州郡,实系空名”。
  从以上叙述表明,高植和高湛的墓志,都已不存在。高植墓志,在康熙年间出土的时候,就已经“碑字仅可辨名字官爵”,损伤程度,已经很严重了。后来“石藏田氏家祠,不知何时,石碎无存”。一九三三年所续修的《德县志》,当时担任修志的副总纂是田雯的后代田小山先生,因此,墓志“石碎无存”的记载,有很大的可靠性。可以认为高植墓志尚存人间的希望不大了。
  可是高湛墓志的情况就不同了。把墓志“携赴南省”的陶某,可能是金石收藏家,也可能是古玩商人。总之,陶某对这方石刻,是懂得它的真正价值而加以珍视的。他不是自己收藏,就是转售给别的金石爱好者。流失国外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除一部分日本书法家,其他国家的古玩爱好者,对中国的碑、志都不感兴趣。“咸丰季年”,距现在只有一百二十余年。如果运往南省的高湛墓志石刻,没有遭受到重大的破坏,很有可能再出现于人世,我们衷心希望它的再现。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文收录了回忆三人小组在德州、胜利光复禹城、渤海军区袁司令谈禹城战役、一夜拔除陵、盘沿线十个伪军据点、岗楼、德州历史沿革、德州明苏禄国东王墓考、德州航运史料、德州地区地震史料、德州机床厂建厂及生产发展概述、我所经历的南京“四·一”惨案14篇德州文史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孟才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