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卫运河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712
颗粒名称: 一、卫运河概况
分类号: F552.3
页数: 3
页码: 76-78
摘要: 卫运河在河北省馆陶县以南的称勾湾村以上,有漳河、卫河两个支流。漳河是卫运河比较大的一支水源,发源于山西省的太行山区;卫河发源于河南省新乡上游河镇,又有大小支流二十七条。卫运河自河南新乡算起,经河南、山东、河北至天津经海河入海,全长九百零八公里。卫运河的通航,在过去正常航行期间,一般自三月初到十二月上旬,最多不超过十个月。卫运河自一九六五年以后,水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九六五年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枯水,八月二十日全线停航。加之卫运河上游两岸还有大、小灌站七十七处,能抽水九十七点九五个流量。
关键词: 德州 水路运输 卫运河

内容

卫运河在河北省馆陶县以南的称勾湾村以上,有漳河、卫河两个支流。漳河是卫运河比较大的一支水源,发源于山西省的太行山区;卫河发源于河南省新乡上游河镇,又有大小支流二十七条。
  卫运河自河南新乡算起,经河南、山东、河北至天津经海河入海,全长九百零八公里(原为九百十四公里,后因天津南部截湾取直缩短六公里)。新乡到临清一段为卫河,长四百二十四公里。卫运河全段由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分管,天津至桑园一段为河北省辖段,长三百三十一公里;桑园至河南省的翟村铺一段为山东省辖段,长三百五十四公里;翟村铺至新乡为河南省辖段,长二百二十三公里。
  卫运河在京汉、津浦两铁路之间,贯穿河南、山东、河北三省的华北大平原。长期以来,沿河两岸,就是依靠该河系作为重要运输渠道。以德州为枢纽,与铁路、公路相衔接,将当地生产的小麦、玉米、小米、棉花、油料等农副产品运往天津及沿河中、小城镇,又将农村所需要的各种生产、生活资料,如煤、木材、化肥、食盐等,分别运到沿河各县、市及广大农村。据历史统计资料纪载,年货运量约在七十七万吨以上,占华北诸河的第一位。而德州由于它占有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地处卫运河中段,是津浦、德石铁路的交叉点,又是德石铁路的始发点,大量工农业产品,均以德州为转运点或集散地),年货运量、周转量、吞吐量都占卫运河各港口的第一位。
  卫运河的通航,在过去正常航行期间,一般自三月初到十二月上旬,最多不超过十个月。一、二月份为封冻期,不能通航;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为枯水期,航行大受影响;每年七、八月间,为汛期,约一月之久一般不能航行。因此,一年十个月的通航期,仅有八个月航行比较便利。
  卫运河自一九六五年以后,水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九六五年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枯水,八月二十日全线停航。一九六五年冬和一九六六年上半年基本上流断河干;一九六六年汛期也很少见水,未能通航运输。因此,一个常年不断水,可以终年(除封冻和汛期以外)装卸运输的河流,成为一年仅能运输二、三个月甚至时间更短的季节性河流。特别是自一九七七年以来,全河系整年无水,唯在汛期方来水每秒达几百个流量,来水急,降水快,只能持续十天左右,即便抓住水情,突击装运,也仅能运七至十天,往返一个航次。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1、自一九六五年以来,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特别是卫运河上游太行山区,降雨量逐年减少,旱象严重;2、农业灌溉用水量大。上游已修建大、小水库二百七十五处,总设计容水量二十二亿立方米,其中:仅漳河中游的岳城水库设计容量即达十一点八亿立方米,整个控制了卫运河的主要水源;卫河的上游——泉水河也修了大、小水库一百四十座,把水源全部控制起来。加之卫运河上游两岸还有大、小灌站七十七处,能抽水九十七点九五个流量。由于上游将水源全部控制,平时卫运河很少见水,即是有部分水也被上游沿河的大、小灌站抽走,致使卫运河水源枯竭,成为一条失去水源的河道,给内河水上运输造成极为不利的条件。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文收录了回忆三人小组在德州、胜利光复禹城、渤海军区袁司令谈禹城战役、一夜拔除陵、盘沿线十个伪军据点、岗楼、德州历史沿革、德州明苏禄国东王墓考、德州航运史料、德州地区地震史料、德州机床厂建厂及生产发展概述、我所经历的南京“四·一”惨案14篇德州文史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林洪元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