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共产党在章丘所开办的煤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邱煤矿史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343
颗粒名称: 建国前共产党在章丘所开办的煤矿
分类号: F426.21
页数: 4
页码: 117-120
摘要: 1942年,中国共产党为了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积极贯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生产自救方针,除领导群众搞好粮、棉生产外,还因地制宜地创办些工、矿企业。文祖镇三元村西的于家林、王黑北的石岭子、埠村镇南的石棚沟等煤井,就是我党解放前在章丘经营的煤矿企业。这年三月,日寇在章丘推行第四次“强化治安”,对我根据地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扫荡”。恢复后的石岭子煤矿,由于党的正确领导,工人成了煤矿的主人,劳动实行“三八”制,因之大大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设备不断更新,职工的劳动量逐步减轻,而煤产量却日益上升,使之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煤矿企业,对山东的解放和“三年经济的恢复”,做了一定贡献。
关键词: 章丘 建国前 煤矿

内容

1942年,中国共产党为了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积极贯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生产自救方针,除领导群众搞好粮、棉生产外,还因地制宜地创办些工、矿企业。文祖镇三元村西的于家林、王黑北的石岭子、埠村镇南的石棚沟等煤井,就是我党解放前在章丘经营的煤矿企业。
  1942年,是日寇疯狂推行“强化治安”作垂死挣扎的最后阶段,也是我党军民进行抗日战争的最艰苦时期。这年三月,日寇在章丘推行第四次“强化治安”,对我根据地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扫荡”。同时,在垛庄、大寨子、袁家洼、南曹范、埠村、文祖等地设了“据点”,敌人妄图以此严密封锁各种物资,将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围困在山区,待机剿灭。我党为了粉碎敌人阴谋,支援前线,坚特抗战到底,鲁中军区和泰安行署派周美江、赵来宽等同志,来章丘配合当地党、政、军组织,依靠群众,在三元村西开办了于家林煤井。由于实行土法开采,没有机械设备,完全靠人力,只能开采表层露头煤,即矿苗也叫砟子。这种煤熔点低,不起火苗,不能用于工业生产,只可供冬季取暖。为了创收,开展反扫荡斗争,又在文祖、王黑、白泉等地连设七口煤井,产量增多,收入渐丰,用煤换取了一定数量的粮、棉、布匹和少量的军用物资,对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
  1944年,泰安行署派张鲁川同志任于家林等煤矿经理兼党支部书记。他同周美江、赵来宽等团结战斗在一起,既领导煤矿生产,又配合地方党组织,深入附近农村,组织群众开展反奸除霸斗争。
  当时,以于家林矿为中心的几处矿井领导人,均是享受“供给制”的脱产干部,井下井上的职工全是当地的农民,实行日工制,干一天可得到十二斤粗粮(玉米、谷子或高粱)的报酬。他们中的少数积极分子,在党支部的教育下,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壮大了煤矿工人队伍中的进步力量。
  这时期,煤产量每日为100余吨,年产3万2千多吨。用之换取的物资除粮、棉、布以外,还能通过关节换到枪支、弹药、机械、骡马以及军用药品,更好地支援了抗日战争。
  1945年9月,侵略成性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历时八年的英勇抗击下,无条件投降了。四亿同胞欢呼雀跃,庆祝抗日民族战争的伟大胜利,欢呼神州河山的重新完整。这时章丘南部山区包括于家林、文祖、白泉、王黑等煤矿所在地成了在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的天下。于家林煤矿北面中、口合资经营的“天和煤矿”,被人民政府无偿接管。于家林等煤矿干部、职工和井底井面的生产设备,先后集中到“天和煤矿”。
  天和煤矿原名石岭子煤矿,因位在东王黑与水河两村之间的丘陵之上,故名曰石岭子井。它是在1929年,由当地豪绅世族靳湘浦(西王黑村人)、东野兰田、东野奉之(都是翟家庄人)、李家坡(埠西村人)四人合资创办的。当时因资金不足设备不佳,时干时停达十年之久未得成功。至1939年,众资东投靠朱子芹、牛青山、周少鲁,并吸收其入股成为资东。通过他们直接取得了日寇的“援助”,终于将井“凿透”,开始了正式生产。因煤质优良,绝大部分被日寇用为工业煤,少量就地销售。前来购煤者南到莱芜、泰安,北至济阳、齐东、邹平、沾化、利津等地。
  1946年6月,国民党兴师进犯章丘解放区,我方主动转移,石岭煤矿又陷入敌手,他们派李义民和刘介臣任正副经理。生产不到两月,矿井及附近守敌被我军一举全歼。战斗中,井面设备遭敌严重破坏。第二年,泰安专署在埠村村南开办了石棚沟煤井,并代代管石岭煤矿。1948年上半年,谷同淮同志来石岭煤矿,接替了张鲁川同志的经理职务。这期间,济南正处于我军的包围之中,山东的全部解放指日可待。日暮途穷的蒋家军队还在作最后挣扎,不时来章丘骚扰破坏。敌九十六军的一个连队,曾乘隙袭击石岭煤矿。企图进行破坏,结果遭到我护矿人员的迎头痛击。
  1948年7月,为了支援济南战役,石岭子煤矿奉命复建,并要求尽快投产。于是对矿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和充实,接着全商动工复修。至年底,已完成井下井面的基础工程,开始了少量生产。
  恢复后的石岭子煤矿,由于党的正确领导,工人成了煤矿的主人,劳动实行“三八”制,因之大大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设备不断更新,职工的劳动量逐步减轻,而煤产量却日益上升,使之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煤矿企业,对山东的解放和“三年经济的恢复”,做了一定贡献。

附注

一九四九年接管后的概况 一、行政组织 经理 王宝玑 副经理 谷同淮 会计股长 王秀峰 材料股长 董子军 刘子元(副) 营业股长 王爱仁 总务股长 杨在升 二、工会组织 工会主任 谷同淮 组织委员 王秀峰 杨在升 宣传委员 董子军 王爱仁 劳动委员 王照官 陶振江 生产委员 刘子元 王爱本 三、干部、职工情况 经理 2名 职员 21名(其中女2) 工人 279名 其他 17名 总计 319名 四、其他 矿区面积 35市亩 建筑面积 913平方米 主要机器 设备12部

知识出处

章邱煤矿史料

《章邱煤矿史料》

本书总结了章丘煤矿的概况、煤矿公司的经营和对矿工生活的回忆,收录了章丘近现代煤炭业的开发、山老坡崖煤矿的沿革及经营、马春景和上庄煤矿、童工生活片断、矿工生活回忆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欣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章丘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