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相会与雨点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079
颗粒名称: 侯相会与雨点瓷
分类号: K825
页数: 4
页码: 366- 369
摘要: 雨点瓷,又名油滴瓷,属天目釉产品,是中国传统名瓷之一。是用雨点釉装饰的名贵的艺术陶瓷。这种瓷在淄博起源于宋代,元代以后失传。直到本世纪30年代博山著名陶瓷艺人侯相会研制恢复。出生在一个贫穷的陶工家庭。从此,侯相会作为终身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从此,博山开始生产雨点瓷的消息向外传播。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淄博时期,侯相会为保护雨点瓷的制作而横遭迫害。其民族气节和反抗精神受到世人交首称赞。侯相会为恢复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技艺,功绩卓著。党和政府给予他应有的地位和荣誉,1964年被选为博山区政协常务委员、省手工业联社委员,多次被评为厂、区先进工作者。侯相会于1976年去世,享年86岁。
关键词: 山东 侯相会 雨点瓷

内容

雨点瓷,又名油滴瓷,属天目釉产品,是中国传统名瓷之一。是用雨点釉装饰的名贵的艺术陶瓷。这种瓷在淄博起源于宋代,元代以后失传。直到本世纪30年代博山著名陶瓷艺人侯相会研制恢复。
  侯相会(1890~1976年),博山福山村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陶工家庭。15岁母亲去世。然后随父入当地窑厂学徒。他虽未上过学,但聪明勤快,很受窑主赏识。1920年,因当地窑业不振,迁居山头,到聂化岭开的窑厂干工。从这时起,他听说古代油滴瓷黑色釉面,星点闪烁,其星状似雨点,盛水时闪银光,倒上茶闪金光,曾是宋代皇帝馈赠外国使臣的国瓷,就有心搞出那种传说中的“金汁玉液碗”来。
  为了研制恢复雨点瓷,侯相会首先到处收集这类标本。他借款买了十几件出土的黑釉器物。听说古董商梅容轩对这种古瓷有研究,便托人找上梅虚心请教。开始,梅见他不过是个普通的穷窑工,态度冷淡,但很快被侯相会执着追求的精神所感动,尤其发现他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便产生兴趣,表示愿意两人合作。他向侯相会详细讲了油滴瓷的历史、产品的特点等情况,并提供了自己收集到的古瓷标本,言定侯搞出来后,产品有梅专销。从此,侯相会作为终身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从原料配制、造型特点、施釉方法、烧成控制,逐一探索。为了找到这种釉子的原料,他几乎走遍了博山的山山水水和烧制黑釉产品的大小窑厂,不止一次地到淄川坡地、渭头河一带采集药土(制釉粘土),然后一种一种的试验。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心钻研,终于在1936年的一次试验中,烧出了接近古代的油滴瓷产品,基本摸到了烧成规律和工艺特点。当他看到黑色的釉面上,呈现出闪闪发光的银色星点,细看有的象雪花,有的如雨点坠入水中时送溅起来的水圈,激动得哭了。从此,博山开始生产雨点瓷的消息向外传播。日本人对博山生产油滴瓷也很感兴趣。
  侯相会研制中受尽磨难。开始窑业主对他搞这种瓷的试验抱有期望,目的不过是想搞成后从中发财,后来见他对雨点瓷如痴如迷,短时间内又拿不出成果,做试验总要用一些原材料和窑炉,于是便几次将他辞退。因此,他一度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生活。1920~1936年的16年间,他先后辗转了三个窑厂。开始在山头聂化岭开的窑厂干,1924年又到贾纪祥窑上,以后到博山北岭庵子楼家窑上(李玉亭之父开的窑厂)。雨点瓷试制成功后,虽有转机,但依靠窑主发展雨点瓷生产的路子难以走通。1936年的秋后,他毅然决定自产雨点瓷,借款在山头王家园典了两间房子,办起了家庭小作坊。但翌年因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生产仍不景气,日子过的并不富裕,年过半百还是独身一人。直到57岁才结婚成家,不几年妻子去世,后来才收养一女,相依为命。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淄博时期,侯相会为保护雨点瓷的制作而横遭迫害。1942年,日商长古川在博山公平庄钱家村南,开办“长古川窑厂”,专产日式瓷器,供日本侨民购用。长古川精通中国陶瓷,办厂目的就是想学会制造中国的油滴瓷。当他知道恢复雨点瓷的是侯相会时,开始,他愿出高薪聘请侯相会去他开的窑厂,遭到了侯相会的拒绝。以后,又倚仗日军威势,多次逼迫侯相会交出雨点瓷的配方、工艺技术资料,亲自到侯相会的家中看侯相会的制作,并边看边记,但总难得要领。最后,他派日本浪人砸了侯相会的作坊,拿走了所有原料和半成品。为了保住雨点瓷的制作技术,侯相会一度关门歇业。其民族气节和反抗精神受到世人交首称赞。
  1948年,博山解放后,侯相会开始先在北岭私营窑厂做工。1952年参加“聚众陶瓷工人生产合作社”,1956年转为国营北岭窑厂工人。党和政府对他关怀备至。在“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指导下,他积极组织雨点瓷的恢复生产,并创作出了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较高艺术价值的雨点瓷产品,如浮雕赤虎瓶、五龙尊、茶具、钵、盏等。1956年1月,他代表淄博市手工业老艺人出席了山东省老艺人座谈会。翌年7月,到北京出席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被国家授予“老艺人”称号,荣获荣誉证章一枚。以后,为了照顾他的生活,除工资外,每月加发津贴30元。党和政府的关怀使他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一天从早到晚,吃住在工作室,逢人就说,“毛主席这样关怀我,我一定把艺术献给国家”。
  1959年,他参加市陶瓷局组织的国庆十周年人民大会堂山东厅国家用瓷创作。他创作的仿宋雨点独龙山水盘、二龙戏珠瓶等,造形古朴,气韵生动,已被国家文物部门收藏。当年,他调到建厂不久的淄博美术陶瓷厂工作,继续进行雨点釉的研究创新,时年已69岁。为了使这一传统技术后继有人,厂里安排青年工人李洪昌向他拜师学艺,同时照顾他的生活。他的徒弟李洪昌兢兢业业,学中有创,成了淄博雨点瓷的第二代传人。在他们师徒共同努力下,雨点瓷的制作技术日臻完善。1992年开始正式向日本出口,第一次成交即达2000件。以后又销往英国、美国及东南亚、香港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并多次代表中国陶瓷到外国展览,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侯相会为恢复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技艺,功绩卓著。党和政府给予他应有的地位和荣誉,1964年被选为博山区政协常务委员、省手工业联社委员,多次被评为厂、区先进工作者。77岁退休后,还经常关心雨点瓷的发展情况。侯相会于1976年去世,享年86岁。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著名科学家郭永怀烈士、杰出物理学家王淦昌、我国早期原子能物理专家王普博士、忆束星北教授、著名力学专家刘先志、著名航空工程专家丁履德、电子计算机专家王正、“西圣”孙学悟等多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道洪
责任者
王彩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