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家引黄过清补源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067
颗粒名称: 刘春家引黄过清补源工程
分类号: TV213
页数: 8
页码: 328-335
摘要: 刘春家引黄过清补源工程,即从高青县刘春家引黄闸,引黄河水,穿过小清河,进入桓台县境内,补桓台县地下水源。刘春家引黄过清补源工程,位于高青县东部刘春家引黄灌区内,始于刘春家引黄闸,经高青、桓台两县交界处的岔河桥东侧虹吸工程进桓台。沉沙池位于小青公路北,西起刘春公路,东至赵店村西,大体为十道沉沙池。该工程由惠民地区水利局勘测设计室设计,山东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审核。由惠民、淄博两地市具体领导,省水利厅负责协调,高青、桓台两县承担施工任务。工程永久性占地2500亩,临时占在1500亩,移民1030人。由于桓台县需要出境施工,高青县要在施工前做好迁占赔偿和沿渠群众工作,确保桓台县顺利施工。
关键词: 山东 刘春家 引黄过清补源工程

内容

刘春家引黄过清补源工程,即从高青县刘春家引黄闸,引黄河水,穿过小清河,进入桓台县境内,补桓台县地下水源。
  刘春家引黄过清补源工程,位于高青县东部刘春家引黄灌区内,始于刘春家引黄闸,经高青、桓台两县交界处的岔河桥东侧虹吸工程(高青县境内部分)进桓台。沉沙池位于小青公路北,西起刘春公路,东至赵店村西,大体为十道沉沙池。供水干渠始于说约李村东,供水干渠水闸,沿大芦湖西侧,达大官庄、洼孙、荆家、大张、大王等村,流经高青县赵店、常家、田镇、唐坊、高城五个乡镇的23个自然村,小清河以北干渠总长度为18.297公里,设计流量为25秒立方米。
  该工程由惠民地区水利局勘测设计室设计,山东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审核。由惠民、淄博两地市具体领导,省水利厅负责协调,高青、桓台两县承担施工任务。高青县承担的施工任务,除沉沙池土方工程外,其余工程全部由高青县水利局水利安装公司承担。
  该工程始建于1987年10月,1988年12月15日建成通水,比计划工期提前一年半。
  该工程约计决算投资2000万元,高青、桓台两县投劳折资1500万元。完成渠首沉沙池工程4.6公里,建筑物67座,土方199万立方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29440方,砌石14003方,工日129万个。工程永久性占地2500亩,临时占在1500亩,移民1030人。
  本工程运行后,非灌溉季节,每年可为桓台县供水1亿立方米,补给地下水面积53万亩,同时改善了高青县沿渠乡镇的灌溉条件,对两县的工农业生产,将起到重要作用。
  该工程系跨惠民、淄博两地市引黄调水补源工程,酝酿和兴建过程比较复杂曲折。
  由于连续干旱,完全依靠地下水灌溉的桓台县,又无客水补源,因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出现了漏斗区。秀丽富庶的马踏湖干得底朝天,连最耐旱的毛蟹也绝迹了。小清河两岸的群众也不得不喝那臭味刺鼻的污染水。水源不足已严重影响了农业增产和生态平衡,桓台县有急需补源的强烈要求。高青、桓台两县是毗邻县,从高青县刘春家引黄闸至两县交界处的小清河,相距30公里,黄河水源近几年虽呈短缺,利用非灌溉季节,引黄补源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1982年惠民地委、行署为确保桓台县这个产粮大户的农田灌溉用水(当时桓台县还隶属于惠民地区),提出了刘春家引黄过清补源工程的方案,并由惠民地区水利局勘测设计室承担设计任务。1982年11月惠民地区水利局勘测设计室,编制了刘春家引黄过清补源工程的设计,并以惠民勘字(82)31号文上报省水利厅。省厅于1983年1月25日以鲁水勘字(83)5号文“关于刘春家引黄过清补源工程设计的审查意见”,提出了同意东线供水干渠路线及核减干渠进水闸闸下跌水工程,调整供水干渠设计比降,同意过清倒虹吸列入第一期工程,催报刘春家引黄灌区规划等主要意见。1983年春,利用黄河周转金140万元,完成了小清河倒虹吸,岔河公路桥,溢洪堤涵洞,曹家生产桥4座建筑物,共完成土方14.4万方,砌石1542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2820方,工日16.08万个。以后经过了初步设计修改和五次协调会议,工程预算总投资也由800万元,增至1325万元,又增至1363万元。虽然每次协调会议都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一直没有结果。
  为了尽快实施刘春家引黄过清补源工程,1987年4月8日省委书记梁步庭在周村视察时,亲自主持召开了第六次协调会议,也是最后一次协调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惠民行署副专员胡安夫、淄博市委书记赵志浩、市长王怀远、副市长陈庆照、高青县委副书记、县长刘义贤、桓台县委书记王玉良、省水利厅厅长马驎等。梁书记在论述充分利用黄河优势后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应本着互相支持、互相理解、共同发展的精神,要算大帐,考虑整体利益,不要算小帐,斤斤计较,只考虑局部利益。”“大家都在为国家办事,为群众办事,因此要尽快把工程定下来,推迟一年,经济就多损失一年。要规定好条文,有法可依,共同遵守”等。
  根据梁书记的指示精神,参加会议的市、地、县负责同志,都表示要采取积极态度和有效措施,服从水利厅的仲裁,并本着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和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精神,争取早日开工,早完成,及早发挥刘春家引黄过清补源工程的效益,为通力合作搞好跨地区调水工程树立一个好的典范。
  依据前五次协调意见,本次会议就工程投资和材料、施工安排、工程质量、送水问题、工程验收及管理问题,沉沙区群众生产生活安排等问题,达成原则性协议,并形成了会议纪要。
  为具体落实刘春家引黄过清补源工程的施工安排,省水利厅,于1987年5月25日在济南召开工作会议。会议由水利厅厅长马驎主持,与会同志根据省委书记梁步庭同志4月8日在周村视察时的指示精神,研究结果如下:
  (一)工程投资和材料
  1.审定工程投资,1420万元。考虑到淄博市的承担能力,除已完成的引黄周转金140万元另作处理外,省厅从1988年开始分二年从基建费中共安排280万元(惠民地区、淄博市各140万元),其余1000万元由淄博市从1987年开始分期拿足。
  2.施工计划,由两县承担的工程分别编制,各自申报市地水利局审批,报省厅备案。施工预算不能突破省批复的设计概算,整个工程实行投资包干,一次包死。属三大主材的差价而增加投资,应根据实际价格,经当地建行核实,报省设计部门批准后,由省水利厅和淄博市按投资比例分担。
  3.工程所需三材随投资走。由省投资安排的工程所需三材由省解决,由淄博市安排投资的工程所需三材由淄博市解决。
  (二)施工安排
  1.施工任务,根据劳力情况,施工尽量少交叉,工程投资控制基本均衡的原则,确定永久工程由高青县承担渠首土方及建筑物,干渠上段(—0+132—8+565)建筑物和衬砌任务;桓台县承担干渠(—0+132—19+363)土方及干渠下段(8+565—19+363)建筑物和衬砌任务。
  由于桓台县需要出境施工,高青县要在施工前做好迁占赔偿和沿渠群众工作,确保桓台县顺利施工。桓台县要做好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搞好与当地群众的关系,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同时对沉沙区内的群众生产生活问题,高青县要做好工作,并采取措施切实安排好,使工程施工和今后放水得以顺利进行。
  2.工程从1987年麦收后开始施工,根据投资、材料、劳力情况,1987、1988年主要完成渠首和干渠土方、建筑物等。1988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试放水15天,干渠衬砌工程1989年全面展开,整个工程于1989年10月底完成,正式放水时间定于1989年底。
  (三)工程质量
  送水干渠在北支新河以北段6.8公里属填方,以南跨越3公里的沙土地段,因此要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施工和技术管理,及时进行质量检查评比和隐蔽工程验收,积极开展创优活动,以确保工程质量,使工程达到设计标准,安全送水。高青县必须处理好流沙,尽量达到不淤渠道。
  (四)送水问题
  1.送水时间和送水量。本工程系补源性质,除汛前6月份及汛期不宜引黄补源外,考虑到桓台县现有工程设施的蓄存能力,补源时间宜以冬季分期送水为主,其他时间定在春灌后、冬灌前短期送。灌溉期间,在不影响高青用水的前提下,视黄河水量,若有余水,两县临时协商增送。
  送水量。确定高青县向桓台县每年送水总量为1亿立方米。同时根据黄河水情及引黄闸引水条件,可按实际情况,由两县协商调增供水量。
  2.为了做到计量收费,在干渠进水口和两县交界处分别设置量水设施,测出含沙量及两县实际用水量。在水费新标准正式批准实施前,高青县按鲁政发(1982)59号文的通知收取水费,桓台县按每立方米1分5厘在每年放水全部结束后向高青县交纳水费。为便于引黄闸开闸放水,桓台县应在放水前按黄河规定预交放水总量的百分之二十五水费,经高青县向引黄闸管交纳,放水结束后一次结清。该水费全部用于干渠维修养护,专户存储,专款专用。高青县要加强对工程的维修管理,保证送水畅通,按量送水。
  (五)工程验收及管理
  1.为保证工程施工和管理的顺利进行,省成立领导小组,由省水利厅厅长马驎任组长,高青县副县长杨洪亮、水利局副局长庄福良,桓台县副县长李奎封、水利局局长郝子敏任成员。施工期间,高青县和桓台县分别成立施工指挥部,工程完成后,各县内的工程管理由各自的管理单位负责。
  2.渠首和小清河以北的干渠工程,阶段验收由二市地水利局共同组织,全部工程在1989年10月底完成后,即由二市地在一个月内准备好竣工资料,由水利厅组织全面验收,合格后于1989年底正式放水并交高青县负责维修管理。
  3.沉沙池和干渠清淤,按两县实际用水量分摊。由于桓台县出境清淤,高青县要做好群众工作,为桓台县完成清淤任务提供方便。
  惠民地区水利局要根据水利厅(87)鲁水勘字19号文的要求搞好沉沙池规划,今后规划条池实施和沉沙内区群众生产生活安置所需投资,应按两县实际用水量逐年计入供水水费成本中分担解决。
  (六)其他
  为了安置好沉沙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高青县要动员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面貌,同时通过横向经济联系,淄博市要采取多种办法,多种途径,帮助沉沙区群众脱贫致富。
  1987年4月8日,省委书记梁步庭同志,在周村召开的这次协调会议,是酝酿施工以来的第六次协调会议,但也是最关键的一次会议。以后的工程进程,说是按这次会议的精神制订的具体措施,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1987年9月25日,举行了开工典礼。代省长姜春云,为工程开工奠基,并作了重要讲话。他说:引黄过清补源工程,对改善桓台、高青两县的农业水利条件,为马踏湖的开发建设,为淄博、惠民地区经济的发展,都有很现实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工程复杂,施工中,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省直有关部门要主动协调,桓台、高青两县要精心组织,密切协作,按照工程设计要求,高质量完成任务。现在,工程就要全面展开,对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表示热烈的祝贺!
  桓台县在长达20多公里的工地上摆开战场,工地上机器轰鸣,人车川流,红旗招展,场面十分壮观。参加施工的有解放军一九九师的官兵,还有东营、莱芜、临沂、蒙阴、高青、无棣、沂源等地市(县)的民工。
  在高青县的工地上,有高城、木李、田镇、赵店等5个乡镇,组织5万名精壮劳力上阵,在长达10公里的沉沙条渠上摆开战场。
  为加速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力争三年工程二年完成,省水利厅于1988年6月24日,在桓台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会议由水利厅厅长马驎主持。会议要求该工程三年任务二年完成,但也必须确保质量,按施工图设计标准施工,不能今年建了明年修。
  此后,根据会议精神,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了工程进度,至1988年底,工程接近于竣工。为善始善终的完成工程任务,解决施工后期存在的问题,确保原定时间放水,省水利厅马驎同志,又于1988年12月1日,召开了各单位负责人会议。各单位负责人,实事求是地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水泥、资金、柴油等问题,都一一作了适当解决。与会同志认为工程已接近收尾,施工人员正在日夜突击施工,保证1988年12月15日全部完成,最迟不超过18日放水。
  1988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气候极不正常,寒流频频袭击,气温急剧下降,给施工带来极大困难。为了保证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任务,施工人员轮流值班,昼夜突击,就是在这气候较差的情况下,还加班到夜间12点。经过艰苦的奋战,工程终于在12月14日夜,全线竣工,保证了12月15日放水典礼如期进行。
  1988年12月15日,刘春家引黄过清补源工程,经两县人民的共同努力,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半竣工了。放水典礼在干渠进水闸处隆重举行。各色彩旗迎风飘扬,鼓乐齐鸣,人声欢呼。副省长马忠臣、赵志浩在凛冽的寒风中,为工程剪彩放水。闸门启处波涛翻滚飞腾,甘甜的黄河水,进入了桓台县马踏湖,小清河两岸的群众,结束了喝小清河污水的历史,喝上了卫生水。桓台县井灌区地下水得到了补给,马踏湖水质得到了净化和补充。高青、桓台两县人民引黄过清补源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著名科学家郭永怀烈士、杰出物理学家王淦昌、我国早期原子能物理专家王普博士、忆束星北教授、著名力学专家刘先志、著名航空工程专家丁履德、电子计算机专家王正、“西圣”孙学悟等多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树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