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兴建时期(1956~1958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065
颗粒名称: 二、兴建时期(1956~1958年)
分类号: TV213
页数: 2
页码: 320-321
摘要: 1956年初,中央指示:打渔张引黄工程当年开工,1958年完工,工期3年。1956年2月28日,中共惠民地委根据山东省指示,组建中共打渔张工程委员会。刘习斌任书记,邢钧、刘鸣平为副书记。由于灌区范围涉及惠民、昌潍两个专区,1956年2月,中央指示,由省组建“山东省打渔张引黄灌区工程指挥部”,人员编制750人以内。
关键词: 山东 打渔张引黄灌区 开发史略

内容

1956年初,中央指示:打渔张引黄工程当年开工,1958年完工,工期3年。
  1956年2月28日,中共惠民地委根据山东省指示,组建中共打渔张工程委员会。刘习斌任书记(后调闫清俊为书记,刘改任副书记),邢钧、刘鸣平为副书记。
  由于灌区范围涉及惠民、昌潍两个专区,1956年2月,中央指示,由省组建“山东省打渔张引黄灌区工程指挥部”,人员编制750人以内。3月末,山东省水利厅正式成立了“山东省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指挥部”,实际编制714人,驻广饶县牛庄(现胜利油田物探公司大院)。
  指挥:张次宾(水利厅副厅长、党组书记;1957年后王志廉任指挥);
  副指挥:邢钧、刘鸣平、蔡惠民。
  由于器材料物供应任务大、时间急,为保证工程如期开工和顺利进行,专门建立了采购、转运机构:济南采购供应站和黄台、泺口、王旺庄、石村、博昌桥、东三岔等六处转运站。
  国家建设委员会于1956年3月29日以第56021168号批准书正式批准“山东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初步设计”,并列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项目。
  根据省人民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从惠民、昌潍、胶州、泰安四个专区的20余县抽调25万余名干部、民工组成11个民工团和1个杂工团。基本上是一个县组成一个民工团。唯胶州、泰安两个民工团,由该两个专区的有关县组成。参加胶州民工团的除本专区的胶县、高密、诸城三县外,还有莱阳专区的即墨县;泰安民工团由东平、肥城、长清、章丘、新泰、历城、平阴、莱芜八个县的干部、民工组成。
  1956年4月2日(原定3月30日),打渔张工程首先在四干开工。尔后,沉沙地、总干上段也陆续开工。
  开工不久,6月16日,苏联专家儒可夫来灌区考察,就施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灌溉制度试验问题发表了意见。
  1956~1958三年施工期间,在修建各级灌溉渠道的同时,疏挖了各级排水沟和骨干排水河道。1958年还建了支脉河防潮闸,筑了新防潮堤。新防潮堤位于滨海2.6—3米(大沽零点计起)的高程上,在旧防潮堤以外10至20公里,全长52.4公里。
  三年施工期间,共修建大、中、小型建筑物53830座,其中大、中型3340座,东、西沉沙池两处,总干渠1条,干渠8条,支渠72条,渠道总长度12800余公里,排水沟总长度9216公里。完成土方10793.4立方米,砌石83545立方米,砌砖32167立方米,用民工2057.3万工日,技工193170工日,普工51.5万工日,总投资3639万元。占计划总投资580万元的62.7%。
  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24万亩,后扩大至512万亩。
  1959年,山东省水利厅对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进行了技术总结。编辑成《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试验研究》和《灌溉管理》四篇,共140余万字。1959年由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1984年这套丛书又重印出版,烫金漆布成二册,总书名为《资料汇编》。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著名科学家郭永怀烈士、杰出物理学家王淦昌、我国早期原子能物理专家王普博士、忆束星北教授、著名力学专家刘先志、著名航空工程专家丁履德、电子计算机专家王正、“西圣”孙学悟等多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常时中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