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末到民初时期的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867
颗粒名称: 一、清末到民初时期的情况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139
摘要: 城市及乡村只有手工染坊,有的专染深、浅蓝布,还有许多专染红、绿、青、黄、紫等杂色的染坊,他们染出布来用人工踩石梭(梭状元宝形重约百斤左右,将布染色上浆晒干后,以双足踩石梭往返压之,使布光滑无皱纹。那时候的印花,只能用油纸刻成漏板,铺在布上刷上石灰浆糊,将布染成再刮去浆糊。即成为蓝地白花的印花布,周村潍县的绸绫染坊,也是专染红、绿、黄、黑、紫各样杂色绸绫。而没有印花,周村恒和栈绸绫染坊,也是用油纸刻成成套的漏板,套印五色彩花的绸被面、桌面等,没有花的空白地方,隔着罗底用指头弹上一些色点点。
关键词: 山东省 印染工业 清末民初

内容

山东省在清末与民初间,城市及乡村只有手工染坊。有的专染深、浅蓝布,有的专染大红和桃红,而昌邑潍县乡间,还有许多专染红、绿、青、黄、紫等杂色的染坊。他们染出布来用人工踩石梭(梭状元宝形重约百斤左右,土法,将布染色上浆晒干后,卷在光滑的枣木短轴上,再将石梭置木轴上,以双足踩石梭往返压之,使布光滑无皱纹,才算成品)。将布压光,这种布名叫梭布。销售于济南、徐州及河南、陕西等地,销路甚广。那时候的印花,只能用油纸刻成漏板,铺在布上刷上石灰浆糊,将布染成再刮去浆糊,即成为蓝地白花的印花布。周村潍县的绸绫染坊,也是专染红、绿、黄、黑、紫各样杂色绸绫,而没有印花。然至公历一九二三——一九二四年间,周村恒和栈绸绫染坊,由上海请来几位工师,也是用油纸刻成成套的漏板,套印五色彩花的绸被面、桌面等,没有花的空白地方,隔着罗底用指头弹上一些色点点,这种做法就叫弹染印花。这种绸子弹染印花被面、桌面等,是供出口的客人销售于南洋群岛等地。自恒和栈歇业后,再无继续做者。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

《山东文史资料》

本文收录了临城劫车案始末回忆、田中玉操纵山东省议会和议会反田斗争、从护法舰队到渤海舰队的经过、济南“五三”惨案见闻、回忆昌邑县“五·一八”惨案、抗战爆发后沈鸿烈放弃青岛的真象、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政部鲁西招募处的一些内幕、我所知道的国民党山东省绥靖统一总指挥部、山东印染工业的历史沿革、青岛开埠以来至解放前近海轮船航运概况、“七七”事变以前的齐鲁大学、德国人在青岛办教育的片断回忆等12篇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