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海峰旅社的今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开埠与地方经济》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320
颗粒名称:
海峰旅社的今昔
分类号:
F723
页数:
4
页码:
69-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市海峰旅社的今昔情况。
关键词:
济南市
海峰旅社
内容
旅店旧时称为客栈。济南开埠前,大中型客栈多集中在城里省府大街、院东大街一带;小型店散布在城里的大街小巷;另有些小店设在进城的交通要道。城外也有些“起伙店”,以卖“起伙面”为主,只收饭钱,不收店钱,将一只柳枝编的笊篱悬在门头上做为幌子。开埠以后,尤其胶济、津浦铁路通车以后,旅店业发展较快。海峰旅社即是在火车站周围兴起的旅店之一,它虽不是什么一流的大店,但是有一定的代表性,写出来使读者窥见旅店业发展的一斑。
海峰旅社是由山东平原人王福生创办的。王少时即来济南谋生,1907年经亲友推荐在魁元栈任司账。1919年初与岳聘卿合资银币千元在升平街租赁房屋开办金台旅馆,聘请王的干兄弟张敬棠担任经理。
1925年张宗昌任山东督军时,军队占用金台旅馆;股东岳聘卿抽股退出。王福生与张敬棠商议,由张出资补上所缺的资金。张愿意出资合股,提出将原字号改为国民旅社,王同意。过了一段日子,生意刚好转时,房东提出收回房屋。王、张二人只得寻觅房屋,终于在经一路519号租赁一处房屋,有30间房,经过整修将企业的设备搬迁到新址,仍延用国民旅社的字号。
王福生在合资开办国民旅社的同时,又萌发了再开一处旅馆的想法。1925年秋,与悦来栈经理周少亭合资银币1000元开办了第一宾馆。第一宾馆紧挨着国民旅社,只有一墙之隔,有房32间。国民旅社、第一宾馆均为中型旅店;地处交通要道,靠近济南火车站,两店各设24、26个客房,每间客房设一个床位,设备齐全。营业室设立电话、电铃,也很注意门面的装饰。第一宾馆大门外壁上悬挂字号牌照,两边书写“化宦行台,安寓客商”,引人注目,招徕旅客。
开业后,这两家旅社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房间的价格是根据房间大小、设备条件确定等级价格的。客房的床多为木制有帐子的大漆床,茶几、条桌、凳椅、便柜等设备较优良;房间内装饰名人字画,供客欣赏。1930年间大房间银币1.20~1.40元;小房间0.60~0.80元。当时作价原则是以质论价,由同业公会议定,各旅社执行。
这两家旅店生意兴隆,常住客增多,在经营管理上形成一整套规章制度,体现了自己的经营特色。在管理和服务方面,要求从业人员做到以下几点:
1.服务人员不得擅离职守,不得赤足露背、穿戴要整洁、不得大声喧哗,不得与客吵嘴,结算房费要正确、清楚。
2.认真细心登记,验看证件,旅客外出或离店必须随时验看房间有无遗失或损坏物品。动员旅客将钱款、贵重物品寄存店内,办理存取手续,银钱当面点清。
3.在服务方法上要求热情诚恳,服务主动、周到、热情,主动介绍服务项目和店内设施以及济南的名胜古迹、娱乐场所等,旅客提出的要求,要尽量满足。
4.服务项目多。有代客买饭,代购火车、汽车票,代送电话、电报、信件,代送洗衣物,代客购买物品、叫雇车辆、请医、取药、煎药等。领送旅客挑选房间,在房间内登记、算账、开据、收费等,“三水”送房间,免费供应旅客毛巾、肥皂、茶叶等,帮助旅客搬拿行李包裹等。
5.值班人员要守职尽责,电铃响要及时到房间,旅客随叫随到。房间钥匙要管好,为旅客代办事物需告知同班人员。夜班不得睡觉,按时叫客乘车,常到院中巡视,防火防盗防事故发生,确保旅客、旅店两安全。
6.讲究店容店貌。每年油漆一次门窗,粉刷房屋。夏天设防蚊蝇设备,冬季有取暖和防寒设备。服务人员衣帽整齐洁净,勤剪指甲,勤洗澡理发,注意个人卫生。客房、院落等要做到每日清扫,随脏随清扫,要窗明几净;茶具每日清理两次;枕巾、床单7日一换,被套等床上用品半月洗换一次。遇有官宦商家等则随时更换。
国民旅社、第一宾馆均设有专职接站员,持写有店号的小旗或店名片到火车站接旅客;夜晚提写有店号的灯笼接站。旅客一出站,接站员帮助旅客提拿行李,介绍旅店情况,征得旅客同意再代客雇人力车,或领送到店安排住宿。旅店内各房间均张贴有价目表,明码计价收费。
1937年12月日军侵占济南后,日本人看中了国民旅社和第一宾馆,限期搬出强行占用。王福生找日本人说理,托门子都无结果,日本人限期7天全部搬完,王福生无法,和合资人商议只得搬出。经泰东栈经理李梦九帮助在刘家庄租了几间房,将家具、设备等搬了过去。不久,王福生与张敬棠又托人在铁道南街荣合货栈的后院租赁了20余间房屋,经过整修,将应用设备凑齐,二人合资银币1000元,以国民旅社的字号于1938年6月开业。开业后,经营情况较好,月均纯收入银币300余元。1942年秋,王福生手头上有些积蓄。自己又设法在天桥北丹凤街靖安里租赁15间房屋,独资伪联币190500元,雇佣店员3人,以国民北记大旅社的字号开业。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旅社、第一宾馆又由国民党军队占用。王福生经多方托人情、送礼。经过数月周折,国民党军队将第一宾馆的房屋腾出。1946年12月对外营业。
1947年初,由于战事频繁,来济南的旅客减少,旅店业经营萧条,接站员也接不多旅客。王福生就要求店员四下拉客源,以维持营业。店员刘希亭是昌邑人,将一帮背包袱走街串巷卖布的昌邑老乡拉到店里住,事先讲好不论几人住一个房间,一个月一袋面粉。这时期,店里每月收入十几袋面粉,维持经营1年多。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王福生把其子王鼎甫安排在第一宾馆管理经营业务,他本人去经营国民北江大旅社。铁路通车后,客源增加,旅馆经营逐渐好转。1951年9月王福生病故,由王鼎甫继任经理;国民北江大旅社1953年歇业;该旅社的人员、设备充实到第一宾馆,共有从业人员7人。第一宾馆东邻的西药房生意萧条而歇业,王鼎甫借机将房屋租赁过来,使旅馆的营业面积增加。1954年前后,第一宾馆的住客大多数是康复医院的医务人员和病员。整个旅馆住百余人,每月收入近3000元。公私合营后,由于流动人口增加,旅客住宿较为紧张。1958年旅店业中心店采取并店措施,将一墙之隔的第一宾馆,国民旅社、文顺栈合为一家,便利了经营管理,扩大了营业面积,方便了旅客住宿。合并后共有房间83个,有244个床位,有从业人员21人。
1968年第一宾馆改为红旗旅社,1971年又改为工农兵旅社,1973年再改为海峰旅社至今。海峰旅社的房屋由于年久失修,影响了店容店貌,1979年整修;均改成两层楼房,四周是房间,中间是院落,院中堆砌假山、开辟水池,增设浴池、取暖设备,整个旅社面貌一新;服务条件、服务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知识出处
《济南开埠与地方经济》
出版者:黄河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济南开埠前后地方经济的变化、济南开埠始末、济南开埠的经济及其历史发展、20世纪初济南大规模招商引资措施、济南开埠后的修建情况、济南市各种营业统计表等。
阅读
相关人物
侯君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济南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