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立剧院的历史变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272
颗粒名称: 山东省立剧院的历史变迁
分类号: K295.21
页数: 8
页码: 123-130
摘要: 一九二八年五月,日本帝国主义为了阻止蒋介石北伐,直接出兵侵占了济南。从五月一日至五月三日杀害我中国军民五千余人,酿成了惨无人道的“五三”惨案。蒋介石令军队撤出济南,国民党山东省政府被迫逃驻泰安。这个期间,山东省府教育厅组织了“通俗教育戏剧演出队”,演出一些当时盛行的话剧和京剧。一九三〇年山东省政府回济南后,韩复榘当上了省主席。省教育厅在泰安“通俗教育演出队”的基础上建立了“山东实验剧院”。一九三四年在山东实验剧院的基础上,扩建为山东省立剧院,院址在济南城内贡院墙根街和文庙。上下相差十倍左右。保证人须有正职业,经本院调查认为合格者。二十七日举行新生皮簧分组试验。
关键词: 济南市 立剧院 历史变迁

内容

一、山东省立剧院的创建经过
  一九二八年五月,日本帝国主义为了阻止蒋介石北伐,直接出兵侵占了济南。从五月一日至五月三日杀害我中国军民五千余人,酿成了惨无人道的“五三”惨案。蒋介石令军队撤出济南,国民党山东省政府被迫逃驻泰安。这个期间,山东省府教育厅组织了“通俗教育戏剧演出队”,演出一些当时盛行的话剧(叫文明戏)和京剧。一九三〇年山东省政府回济南后,韩复榘当上了省主席。省教育厅在泰安“通俗教育演出队”的基础上建立了“山东实验剧院”。一九三四年在山东实验剧院的基础上,扩建为山东省立剧院,院址在济南城内贡院墙根街和文庙(即孔庙,现在是明湖小学)。
  剧院的人员组成:院长王泊生、教务主任吴瑞燕、编译主任张鸣琦、训育主任谭伯玉、事务主任吴曦华,下设文书、会计、庶务、录事、助理以及训育、编译等人员。
  剧院当时聘请的师资都是一些当代有名的艺术表演家、艺术理论家和各项专业名家,如:戏剧家马彦祥(在齐鲁大学任教)、吴瑞燕、刘念渠;表演艺术家、京剧导师郭际湘、朱桂芬、关丽卿等(先后有二十余名任教);美术导师卢淦;音乐导师杨笠青;昆曲导师田瑞庭、邱会亭;高腔导师樊治青;山西梆子(一说“秦腔”)导师李兰亭;徽剧导师马振亮。另有武工、剧乐、日语等师教。
  剧院的经费来源,系从山东省的教育经费中开支。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度工薪费支出统计表中,看出了剧院教职员工的工薪发放情况,如院长王泊生和教务主任吴瑞燕的月薪是180元,编译、训育、事务主任的月薪是120元,工薪最高的皮簧教师如郭际湘、朱桂芬,月薪是120元,其中最低的是助理、录事,月薪是16—20元。上下相差十倍左右。看出了当时工资的严重悬殊。
  二、山东省立剧院的教学状况
  关于山东省立剧院的教学宗旨及内容,因为院长王泊生对戏剧在社会上所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视,因而建院伊始就提出了办学宗旨是“整旧创新”。他在《中国舞台艺术的开展》一文中说:“……戏剧方面已经很显然的有了很大的缺点,尤其是京剧,我们早应当加以检讨。一是对于旧式伶人及旧有舞台艺术整理改善的问题;二是对于现代中国舞台艺术人才的培养问题;三是新中国戏剧创造的问题。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必须同时兼负起这三重任务:一方面整理旧的,一方面培植人才,一方面创造新的,同时并进。然后中国旧有舞台艺术才能发出他多年含蕴的光芒,在文化上、艺术上留与未来的人们创造研究上的介体与资助,同时现代中国人民的视觉、听觉才能得到一种有意义的收获。”
  据一九三五年高级部第一学年学习的剧目一览表上统计:京剧(国剧)计有《钓金龟》、《鸿鸾禧》、《武家坡》、《辕门射戟》、《二进宫》等八十一出,其中已上演了五十多出;昆曲计有《思凡下山》、《胖姑学舌》、《贞娥刺虎》、《春香闹学》等二十四出,其中演出了十四出;杂剧〔包括山西梆子(秦腔)、徽调、高腔(弋阳)等〕计有《借靴》、《扣当》、《汾河湾》等十出;歌剧《岳飞》一出;话剧计有《鸦片战争》、《一幅喜神》等六出。
  从剧目来看,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在学习传统的(旧剧)基础上清理中国旧戏曲,并进行改革创造新歌剧。因而建院不久,就创作和演出了民族化的新歌剧《岳飞》。
  山东省立剧院院长王泊生为创建剧院,曾精心设计了一个山东省立剧院施政方针规划设施图表,如附表。
  剧院学制四年,向全国各地招生。课程以京剧为主,设表演课,如练毡子功、把子功、身段表演,分生、旦、丑、净、武打各行;音乐课有练声、练嗓、视唱、试听;同时兼学文化课,如文学、诗词、京剧理论、戏剧史、戏剧概论、乐理、话剧表演;还学习昆曲、高腔、徽调和秦腔等。
  王泊生办学和治学的态度很严,对入校学员的条件要求很高,对教师的分工教授学员方面作的很细,具体到老师和学生怎样对口传授,并按时检查。从山东省立剧院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招生简章及教师分工情况,即可看出这个学校是培养有知识、有文化、有艺术才能的艺术人才的,它有别于过去旧的戏曲班社。学期时间虽短,但收效颇好,因而人们曾称它为“培养全面艺术人才的一座艺术院校”。
  三、山东省立剧院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招生概况及
  三、山东省立剧院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招生概况及教师分工
  (一)名额:正式生六十名(表演系五十名,音乐系十名)。酌收旁听生,特别旁听生及自费生(名额临时规定)。
  (二)资格:以初中毕业为合格,但对戏剧艺术已有相当造诣,具有同等学力者,亦可报名应试。
  (三)年龄:十五岁至二十五岁,不分性别。
  (四)考试科目:①体格检查;②党义;③国文;④测验;⑤发音;⑥动作;⑦口试。
  (五)报名手续:①填写报名表;②呈验证书;③缴最近四寸半身像片两张;④缴报名费一元。
  (六)待遇:正式生供给膳、宿、书籍。
  (七)毕业期限:修业三年,实习一年。
  (八)报名日期:即日起至考试前一日止。上午八至十二时,下午二至六时。请注意各报广告。
  (九)报名地点:济南贡院墙根本院(外埠临时规定)。
  (十)考试日期:临时规定。
  (十一)入院手续:填写志愿书、保证书。保证人须有正职业,经本院调查认为合格者。
  招生过程
  济南
  一九三四年十月六、七日在济南举行新生入学试验。
  第一日本院举行。上午考试发音与姿态表情。下午口试及体格检查,当晚计算第一次分数。
  第二日借实验小学考试党义、国文及常识测验。
  八日发榜计取二十五人。
  北平
  在北平师大理学院举行,由在平职员林松年、张鸣琦两先生照料报名考试等事。
  十月七日院长携卷赴平主试及聘请教职员等。
  十四、十五日在师大举行考试。
  十六日发榜。计录取三十人。
  十月二十五日济南新生入院。 二十六日北平新生及教职员入院。 二十七日举行新生皮簧分组试验。
  计表演系分为:
  生甲(由朱桂芬先生任教)
  生乙(由吴稚禅先生任教)
  旦甲(由郭际湘先生任教)
  旦乙(由关丽卿先生任教)
  净甲(由张礼奎先生任教)
  净乙(由汪鑫福先生任教)
  小生(由铁璘甫先生任教)
  武剧(由方友泉、桂月清、庄少竹、张焕庭、张少亭先生任教)
  老旦(由庆福亭先生任教)
  文场(由田凤山先生任教)
  武场(由马正权先生任教)
  雅乐(由杨笠青、冯受之先生任教)
  话剧(由吴瑞燕先生任教)
  昆曲(由田瑞庭先生任教)
  艺术概论(由卢淦先生任教)
  戏剧概论(由马彦祥先生任教)
  化装、舞台、装饰(由张鸣琦先生任教)
  公民(由谭伯玉先生任教)
  国语(由吴曦华先生任教)
  十一月一日正式上课。
  四、山东省立剧院的学习生活和演出情况
  据刘念渠发表于山东省立剧院建院一周年纪念年刊上的《一九三五年国内剧坛》一文,有关剧院演出的情况摘要如下:
  “……山东省立剧院在过去不满一年的时期内,主要的工作是依预定的计划,侧重于旧剧技术的学习。平均每星期有一次公开的习演,演出的剧目自然是旧的,暑假中,曾非正式的演过两场《岳飞》(王泊生氏编著并导演的七幕十二场的新歌剧)。这是一个试验。公开演出则定于十一月中举行周年纪念的时候。从第二学期起,于皮簧、昆曲之外,又加进了山西梆子、高腔、徽戏等杂剧。音乐系则于剧乐及雅乐外,加进了西乐。学生除原有一班六十人外,又增设一班低级部,学生是十四岁以下的幼童,授以普通课程及演技的基本训练,期望从幼小培植戏剧人才。话剧方面,仅在课程内排练,尚无正式公演,预定在十一月中举行周年纪念的时候演出。出版方面,附于山东民国日报的‘七日戏剧’一直继续着。月刊《舞台艺术》第一、二两期于三、四月中出版。三、四、五合刊,搜集了关于中国戏剧前途问题论争的二十万字,做为一个专号,在最近出版了。同时,月刊亦不再续出。”
  新歌剧《岳飞》的上演,运用了中、西乐混合乐队,象征性的舞台美术设计,黑白相间的岳家军服装,集体舞蹈的群众场面……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创举。
  剧院有可供演出和排练的小剧场,是一座设备相当现代化的镜框式舞台。聚光灯、太阳灯以及电动升降等应有尽有,据说是由日本学来的。学员每周来实习一、二次,目的是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一九三五年以后,演出的机会较,除在本院剧场每周演出几次外,也曾到外地演出,并多次到进德会为韩复榘的省府官员和驻军演出。据赵荣琛回忆,一九三六年冬,曲阜孔府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德成举行结婚典礼,韩复榘命王泊生带领赵荣琛及山东省立剧院师生赴曲阜衍圣公府祝贺演出。演出的节目是《奇双会》,因为正赶上“西安事变”,戏没演完就停了。
  五、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省立剧院
  一九三七年,山东省立剧院已建院三载,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高材生,如著名电影演员、导演崔嵬,著名电影演员陶金、魏鹤龄、田烈等;京剧程派著名演员赵荣琛,京剧著名演员高玉倩,以及文艺工作者任桂林等。他们都已崭露头角,再有一年即可结业,但万恶的日本帝国主义于七月七日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学院的初级部因年纪太小而被迫解散,高级部南迁,仍以山东省立剧院的名义,作巡回流亡演出。一出歌剧《岳飞》,从济南开始上演,在南迁的路上,经开封、武汉、宜昌、长沙、湘潭,于一九三八年到达重庆、成都,上演达百余场。由于内容是宣传岳飞抗金救国,在激励人民抗日救国的情绪上,起到积极的启迪作用。
  剧院在王泊生院长的率领下,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了国民党的所谓大后方——重庆。整顿后,仍以山东省立剧院的名义进行演出活动。王泊生是位事业心很强的人,主张改革旧剧、创造新剧的意志始终不渝。剧院南迁,困难重重,教师星散,他便亲自任教,坚持把剧院办下去。
  一九四二年,剧院在重庆改名为‘国立歌剧学校’。至此,山东省立剧院的名字就不复存在了。

知识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

《济南文史资料》

本书为济南史料,含有“鲁南大学及其附属机构介绍”、“我的叔父伦克忠”、“对济南市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回忆”、“济南市百货业全行业公私合营概况”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赵璧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