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琼生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926
颗粒名称: 一、秦琼生平
分类号: K827
页数: 4
页码: 149-152
摘要: 秦琼,字叔宝,以字显,齐州历城人。约生于隋开皇五年,卒于唐贞观十二年。约25岁时,始归隋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帐下,母丧,护儿遣使遂吊之,吏怪曰:“士卒死丧,将军未有所问,今独吊叔宝何也?”隋末,群雄四起。叔宝从齐郡通守张须陀击敌卢明月于下邳。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30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由是,勇名闻于远近。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坠马,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叔宝又收败兵,与之力战,化及乃退。秦氏祖人,即设席招待,并拿出若干税金,送给西司库房官吏后而去。
关键词: 秦琼 生平 历城

内容

秦琼,字叔宝,以字显,齐州历城人。约生于隋开皇五年(585年),卒于唐贞观十二年(638年)。约25岁时,始归隋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帐下,母丧,护儿遣使遂吊之,吏怪曰:“士卒死丧,将军未有所问,今独吊叔宝何也?”护儿曰:“是子才而武,志节完整,岂久处卑贱者耶”
  隋末,群雄四起。叔宝从齐郡通守张须陀击敌卢明月于下邳。敌众10余万,须陀所统才万人,坚壁不敢追,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追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敌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敌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30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由是,勇名闻于远近。
  叔宝从须陀击李密于荣阳。须陀死(615年),叔宝率残部归裴仁基。仁基降密(617年),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坠马,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叔宝又收败兵,与之力战,化及乃退。后密败(618年),改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619年)。叔宝薄世充之多诈,因其抗击官军至于九曲,与程咬金、刘黑闼、牛进闼等数十骑,西驰百许步,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世充不敢逼,来归于唐。
  高祖李渊使叔宝事奉秦王李世民(619年),王尤奖礼。从镇长春宫,拜兵马总管。从征于美良川,破尉迟敬德(619年),功多。高祖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卹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又从破宋金刚于介休(620年),拜上柱国。录前后勋,赐黄金百斤,杂綵六千段。从讨王世充(621年),叔宝以数十骑,先陷其阵,世充平,晋封翼国公。从平窦建德(621年),破刘黑闼(622年),未尝不身先鏖战,前无坚对,积赐金帛以千万计。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众中,莫不如志,叔宝亦以此颇自矜尚。武德九年(626年)六月,从诛建成、元吉于玄武门,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十月,定功臣封户总43人,叔宝食封七百户。
  其后每多疾病,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贞观十二年(638年)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宗诏有司琢石为人马立墓前,以旌战功,贞观十三年(639年)改封胡国公。贞观十七年(643年)诏图画勋臣24人像于凌烟阁。高宗永徽六年(655年)遣使祭名臣图形凌烟阁者凡七人,魏征、高士廉、萧瑀、段志玄、刘洪基、虞世南、秦叔宝皆始终著名者也。
  从秦季养墓志铭看,秦琼上三代皆为文职官员,生活水平属于士族中等偏上水平的家族,比起一般百姓人家是要好多了,故长期以来相传出身铁匠,微寒之家的谬说,当不攻自破。
  饱受传统的儒家熏陶,出身三代文人官宦世家,何以秦琼却变为习武的骠将?经再三琢磨,并请教张昆河老师,可能是北齐亡后,秦季养及其父同归故里,且因,季养在族家排行老四,家庭人口众多,收入明显减少,致使家道中落。加上政局动荡,群雄四起,走以武之路,即可习武强身,又可保家卫国,争个功名。历经改朝换代,至1300多年后的清末,原本农工商兼业的富足秦氏后裔,也因外乱内讧,而迅速败落。
  作为左武卫大将军的秦琼,新旧《唐书》中都有说:“叔宝善用马矟”,矟即马上所持长一丈八尺的矛,又说:“跃马挺枪”。《隋唐嘉话》中,也说是用枪,可知他在马上使用的是长兵器,便于回合大战。而各种小说、演义、曲书、唱词等中,说他使用的是镏金熟铜锏。锏是鞭类的古兵器,短而无刃,有四棱,上端略小,下端有柄。在骑将回合大战中,当杀的难分上下,至使两骑相接短兵格斗或步战搏杀中,短兵器更显得灵活和使用方便有力,往往不少骠骑上将,都有长短兵器,有的还备有暗器。秦琼为伍,闯荡江湖一生,在武艺上自然有他的绝活,这就是流传俗说的看家本领“杀手锏”。据老辈传下来的说法,“杀手锏”的用法是,两骑将相接,用枪架拨对方的兵器,右手顺势抽锏打去,往往依此反败为胜,并可致敌于死命。
  又传,秦琼与姑表弟罗成,在一次切磋武艺,互教互学中,彼此间一路上演练下去,待到“秦家杀手锏”、“罗家回马枪”时,都留有后手而止,怕相传之后,只显他人的英名,不显自己的手段了。历城秦、罗两姓,据说自隋末唐初起,就是儿女亲家,此后,历代都有,至民国初,仍有秦家女儿嫁与罗家,我幼时尚记得,住在后营坊街东头的罗家姑奶奶。
  跟随主人立下显赫战功的双锏,唐高祖敕赐:“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秦王李世民亦写对联:“双锏打成唐世界(指秦琼),单鞭撑住李乾坤(指尉迟教德)”。就是在各种画册,甚至过年的门神,也是画骠骑上将秦琼,手持双锏。看来不能说秦琼不曾使用过锏,长枪短锏应该都有。
  代代传说,秦琼显赫以后,其子秦怀玉曾派他的弟弟回归故里时,带回家一只左手锏,重17斤,成为传家镇宅之宝。后世曾多次去陕西秦氏联宗,即以此锏为证物,陕西的锏重18斤,可能是右手用的。
  这只锏,曾在秦家道口家祠中祭供着,宗人传说,大清河被黄河袭夺后,经常泛滥成灾,为除黄河灾害,或是别的什么原因,就把这只锏沉于秦家道口的黄河里,据说若干年河清一次,还曾看见过,但捞不上来,这可能只是村翁的美好祝愿吧。
  又说,至清朝在花店街置家祠后,于每年腊月十五,由本省西司库房官吏,抬着放于红漆木制托盘的这只锏,锏上覆盖红绸,至花店前停下,秦姓祖长、祖人及乡绅等,恭请相迎,并请于祭席上,参拜瞻仰。秦氏祖人,即设席招待,并拿出若干税金,送给西司库房官吏后而去。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的“光辉历程”、“名人轶事”、“人物专访”、“往事追怀”、“人物春秋”、“人物写真”栏目中的20余篇史稿,集中体现了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历城儿女及在历城工作的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富强和文明,不畏斗争艰险,不惧征程困苦,勇敢献身,勇于进取的革命斗志和爱国、爱家、爱事业的高尚情怀。本书辑录的“史林探幽”、“古迹寻踪”、“文物珍品”、“名士剪影”、“旅游胜地”等栏目的史稿,进一步挖掘了历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对部分人文资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历城民俗文化资料进行了整理,这部分史料对于发展历城的文化事业、旅游事业,以及增加小城镇建设中的文化内涵方面,必将产生积极的渗透效应。

阅读

相关人物

秦若轼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秦琼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