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之乡——小康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铁匠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799
颗粒名称: 模具之乡——小康庄
分类号: K826.16
页数: 2
页码: 70-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小康庄为模具之乡,其原因就是这个村在我县生产模具最早、从事模具生产人员最多的缘故。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先介绍一下我村在解放前后铁匠的经营情况,因为它是发展模具生产的渊源和基础。
关键词: 小康庄 模具之乡 铁匠

内容

现在,有些人称我们小康庄为模具之乡,其原因就是这个村在我县生产模具最早、从事模具生产人员最多的缘故。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先介绍一下我村在解放前后铁匠的经营情况,因为它是发展模具生产的渊源和基础。
  民国十六年(1927),我村的铁匠如徐家生、刘长安、张国样等,就开始了打造洋枪(步枪)。七七事变后,当地兴起了各种各样的武装,如高松坡的剿共军,翟毓蔚的抗日义勇军,王连仲的便衣队等,都曾派人来小康庄找铁匠给他们打枪。那时每验收一支枪,就给一定粮食银钱。以当时情况来说,造枪比打制农具合算,所以造枪的愈来愈多。
  解放后,许多技艺较好的铁匠,有的进了工厂,有的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到一九六七年,我村组织了五盘铁匠炉,为外地加工汽车配件。一九六八年,开始生产卡丝钳。由于制作精巧,经久耐用,一时销量很大,使领导和群众尝到了依靠铁匠发展队(村)办企业的甜头。
  一九七一年,根据形势的发展,我们及时把企业转向模具生产。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当时济南塑料十厂,根据全国四鞋(胶鞋、布鞋、凉鞋、皮鞋)统一的指示精神,接管了济南塑料一厂的生产,因此急需各种做鞋模具。厂方通过关系来与我们联系,能否为他们制作模具。我们经过研究,认为机枪、步枪、卡丝钳都能做了,鞋模具是没问题的,就这样接受了任务。先由本人和几位老铁匠师傅做了样品,送济南塑料十厂验收。不料得到工人们的赞扬。不久,厂有关领导带着这一模具样品去北京开会,并向有关部门作了汇报。通过座谈交流,章丘小康庄的模具受到各处同业人员的欢迎。此后,前来订货者络绎不绝,简直是车辆盈门,应接不暇。于是小康模具之乡的美名不胫而走海内播扬了。
  曾记得有一东北佳木斯的顾客,不远千里慕名来山东济南,寻问小康模具厂的地址,不知为何,访遍泉城无一知者,只好乘兴而来,悻然而归,如是三次。最后这位顾客在济南塑料十厂与我村王俊贵不期而遇,诉说原委,才找到小康模具厂,达到了目的,实现了愿望。
  模具这类产品,是大厂不愿干,小厂做不来。它既是锻件也是精巧的美术工艺品。锻出毛坯后,按照尺寸规格,再进行精雕细刻。其品类各种各样,在用户来说是愈美观愈好。这就要求设计者、制作者具有艺术的头脑和奇特的想象,使产品样式不断更新。只有如此,才能使产品久享盛誉畅销不衰。
  目前,小康生产的模具有凉鞋模具、成型底模具和皮包、皮箱模具。产品行销于沈阳、丹东、佳木斯、清河、青海、南京、上海等地区。从业人员约一百余名,人均收入二千元左右。
  王教春年85岁,现离职在家

知识出处

章丘铁匠文史资料

《章丘铁匠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铁匠之乡”——山东省章丘县历代铁匠的功绩和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全书共分铁匠史话、铁匠缘起、忆昔抚今和锻造企业等4部分。其中“忆昔抚今”和“锻造企业”是重点,整理收录部分老铁匠与知情者的回忆,及当代章丘锻造企业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教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小康庄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