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市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槐荫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762
颗粒名称: 营市街
分类号: K295.21
页数: 4
页码: 165-1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槐荫区营市街,营市街位于槐荫区西部,是由槐村街通往经十路的街道,长约570米。两侧多为平房院落,系一片稠密的居民区等情况。
关键词: 槐荫区 营市街

内容

营市街位于槐荫区西部,是由槐村街通往经十路的街道,长约570米。两侧多为平房院落,系一片稠密的居民区。
  营市街名称来自“辛庄营垣”。据南辛庄周德志、周德福两位老人讲,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军第五镇在西辛庄(今南辛庄)西占地36顷建立营盘,称为“辛庄营垣”。据1924年《续修历城县志》“建置考”记载:“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以陆军第五镇驻山东建营房于省西辛庄”,证实了这一传说。另据1932年版《济南市市区图》标记:辛庄营垣北起津浦铁路工厂(今济南机车工厂),南至王官庄,东靠“西辛庄”(今南辛庄),西至谷家庄。另据1974年《济南建筑史草稿》载:“济南辛庄营垣建于1907年,原驻清末北洋陆军第五镇(后改为第五师),占地皮颇大。院内道路纵横,大小营房能容一万余人”,为当时济南最大的兵营。
  营垣建成后,许多逃荒的穷人纷纷来此,落脚谋生,在营垣的东北角一带,形成了一片以窝棚为主的土街,外人多蔑称此地为“小街”。当时,这里做小买卖的以及明、暗娼、烟馆、赌场等行当日益增多,使此街自然形成了一个闹市。1925年,军阀张宗昌的队伍进驻营垣后,因忌讳“小街”这个名称,遂将此街改名为“营市街”,意即靠近营垣的市场。1932年版《济南市市区图》中将这一段街巷标记为“营市街”,1934年《济南市政府市区测量报告书》中亦有“西南乡区……营市街”的记载。日伪时期开拓的“兴亚大路”(今经十路)街口即止“营市街南口”。
  解放后,人民政府对这一带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营垣已改为工业区和驻军机关,街巷和草棚都进行了修整。并成立了营市街街道办事处,使营市街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0年地名普查时,为便于管理,又将营市街东西相邻的两条街分别命名为“营市东街”和营市西街”。

知识出处

槐荫文史资料

《槐荫文史资料》

本书为从戊戌变法至“文革”前期槐荫区综合性史料,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教文卫、工商、民族、华侨、宗教、人物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