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济南商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槐荫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758
颗粒名称:
济南商埠
分类号:
K295.21
页数:
4
页码:
156-1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商埠,济南商埠是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对我国经济侵略的产物等情况。
关键词:
槐荫区
济南
商埠
内容
济南商埠是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对我国经济侵略的产物。在济南自开商埠以前,由于清廷推行“洋务”新政,一九一五年济南建新城机器厂,一九〇三年建西关高等学堂,城市的向外扩展已突破城圩,西达杆石桥外,北已扩展四公里以外。此外,自德国帝国主义强租胶澳后,山东门户洞开。一九〇四年胶济铁路通车后,形势更为之突变。清廷媚外惧外的心理日趋严重,朝野也闻风披靡。为应付局势,清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奏请清廷自开济南、周村、潍县三地为商埠。济南开埠范围:“东起城外西关十王殿(纬一路),西至大槐树(纬十路)南沿赴长清大路(经七路),北以铁路为限”,面积约三平方公里左右。在此范围内保留了魏家庄、三里村、五里沟三座村庄,其余田野耕地尽数归公重划。商埠道路以经纬命名。根据济南地势特点:省治在东,南依群山,北临黄河,东西狭长,商埠与胶济铁路线平行向西展开。因此,通向城区的东西主干道为经,由北之经一路,顺序向南排列至经七路;南北向道路为纬,以东之纬一路向西排列至纬十路,与经路垂直,构成间距大体相等的矩形道路网。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德、日、英等国相继在商埠设立领事馆。商埠范围内除修筑马路及公用地外,余地租于中外商人,开办银行、洋行,创办教会和学校。工商业日益发达,经一至经三路,纬一至纬五路间,出现畸行繁荣,现有埠地已不敷应用。1918年1926年,市政厅两次呈准拓展商埠。第一次,北起普利门沿顺河街一线向西至纬一路,划为商埠租地;第二次,将清泉街(今并入顺河街)以西,馆驿街以南,皖新街、凤翔街等处展为埠地。1925年,军阀张宗昌统治时期,曾有以济泺路为中心线,南起天桥,北至泺口,开辟北商埠的规划。后因1927年北伐军抵鲁,张宗昌败退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扩界两度停顿。1939年,日伪“华北建设总署济南工程处”,于经七路以南,纬二路南首以东地区,强征民地一千五百余亩,开辟南商埠。规划东西干道与经七路平行,向南排列至经十路;南北向纬路与经路垂直交叉,路名多冠以“兴亚”、“新民”(今之民族、民权、民生、胜利等大街)。南商埠地处市区南郊,凡位置适中,交通方便的优良地段,尽为日人强占。至此,“济南由一座封建府城转化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消费城市。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开埠时,设商埠局,1925年改为市政厅,1929年设济南市、“商埠”名称与“城里”对应,一直沿用。1948年9月济南解放,商埠旧称遂废。
知识出处
《槐荫文史资料》
本书为从戊戌变法至“文革”前期槐荫区综合性史料,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教文卫、工商、民族、华侨、宗教、人物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