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牌坊的由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槐荫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756
颗粒名称: 五里牌坊的由来
分类号: K295.21
页数: 3
页码: 151-1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五里牌坊的由来,五里牌坊作为地名是五里牌坊北街、五里牌坊南街、五里牌坊东街和光明街四条街的总称。位于青年公园办事处辖区南端,北起经十路,南止货场铁路线,东接中光明街,西邻水泥厂路,约占地三百三十余亩。此地道路纵横交错,极不规则,是一个稠密的居民住区等情况,
关键词: 槐荫区 五里牌坊 由来

内容

五里牌坊作为地名是五里牌坊北街、五里牌坊南街、五里牌坊东街和光明街四条街的总称。位于青年公园办事处辖区南端,北起经十路,南止货场铁路线,东接中光明街,西邻水泥厂路,约占地三百三十余亩。此地道路纵横交错,极不规则,是一个稠密的居民住区。
  六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乱葬坟地,白骨狼籍,人迹罕到。在茔地的北端,矗立着一座精工石刻的小牌坊,高丈余,座东面西。百姓相传:清嘉庆年间,有姓陈的姊妹二人,在双亲相继病逝后,双双缢死于其母棺侧,官府感其节孝,在此立孝女坊,坊上镌有“绢七尺于灵前至死不悔,随双亲于地下携手同行”及“旌孝双亲”之句,以示表彰。因此地距城五里,故称“五里牌坊”
  据《济南府志》(卷五十七、列女一)记载:“二陈孝女陈定九女名志芳信芳父母有废疾无子二女矢志奉养嘉庆六年春父卒其秋母卒葬毕相对投环于亲室嘉庆十三年旌”《续修历城县志》(卷四十八。列女一)记载:“二陈孝女长志芳次信芳居西门内双忠祠侧父定九夫妇老无子二女矢志不嫁以养父母嘉庆六年相继病逝二女尽鬻所有以为殓日夜哭不绝声一日邻妪晨过其门门不启亦不闻哭声归自短窥之二女双缢于柩侧矣姊左妹右面泪痕乃醵资并其父母葬焉嘉庆十三年旌”(嘉庆十三年即公元1808年)。
  约在一九二六年前后,始有一些贫苦人家,在此搭棚栖身。后逐渐形成一片以棚户为主的居民地。当时因北端有“孝女坊”人们统称此地为“五里牌坊南”,一九二三年版《济南市市区图》中将此地标注为“五里牌坊南街”。一九三四年《济南市政府市区测量报告》中亦有“西南乡区…五里牌坊南街”的记载。解放后,政府为便于管理,根据五里牌坊地区的地理状况,划分为“五里牌坊北街”、“五里牌坊南街”、“五里牌坊东街”和“光明街”四条街。并在“五里牌坊北街、“光明街”和“五里牌坊南街”的一部分,先后修铺了沥青路面,增设了自来水、下水道等设施。并陆续在此建起许多楼房。五里牌坊一改过去贫穷破陋的面貌,成为职工群众的生活居住区。
  牌坊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中已被毁掉,遗址在今五里牌坊北街13号刘梅清院内。

知识出处

槐荫文史资料

《槐荫文史资料》

本书为从戊戌变法至“文革”前期槐荫区综合性史料,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教文卫、工商、民族、华侨、宗教、人物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