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齐鲁机器厂的前前后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槐荫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732
颗粒名称:
齐鲁机器厂的前前后后
分类号:
K295.21
页数:
10
页码:
63-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齐鲁机器厂的前前后后,今日的济南试验机厂是一个能生产多种精测试设备的现代化工厂等情况。
关键词:
槐荫区
齐鲁
机器厂
内容
今日的济南试验机厂是一个能生产多种精测试设备的现代化工厂。从这个厂的发展,可以看出党的对私改造政策的无比正确,使自己更加认清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根本道理。济南试验机厂的前身是齐鲁机器厂,它的发展经历了私营、私营联营、公私合营、国营四个阶段。现概述如下:
一、当时的七个私营小厂
1.凤记铁工厂,成立于一九二七年七月。有贾云亭、贾象凤兄弟俩集资现大洋五十元经营,地址在东流水四十三号。有人摇的车床、钻床设备。主要是修理人力织布机和制
造一些简单的织布零件。
2宏信铁工厂,成立于一九四四年二月。有胡连仲、马立金、张经序、李宗岫等人开办,胡连仲任经理,张经序任厂长兼技术,资金约有十五万伪联银券。地址在周公祠街十号。
3.福兴铁工厂,成立于一九四四年三月。有宋希儒、周伯明二人集资约十万元伪联银券,聘请宋开昌任经理兼管技术,地址在经一路纬七路三二三号。
宏信、福兴两个厂主要是维修染织机械并能仿制一些染织机器及老式工作母机。
以上三个小厂的工人都在十人上下,开工时断时续,工人也因之有增有减。
4.正丰机器厂,成立于一九四八年十月。地址在经四路九九号(后迁魏家胡同四号)有季春江、胡连仲、马立金、纪正胥、廉乃武等,筹集资金四十三万元北海币,主要是制造纺织机器零件和小型皮带车床。
5.利农铁工厂,成立于一九四九年三月(地址在经四路三〇〇号)。有訾雨亭、许醒吾、康仲言、李广杰等。以原上海骏大华行济南分行为基础,资金三十二万元(北海币),由康仲言任经理,李广杰任副经理。主要是制造纺织机械零件,也曾制造过摇纱机等简单机器。
6.庆丰铁工厂,成立于一九四九年五月。(地址在经七路纬一路五八六号后迁至杆石桥街九号)有高进余任经理,资金十五万元(北海币),主要维修柴油机,也能制造棉子脱皮机等简单机械。
7.齐鲁针厂。它的前身是由李墨卿经营的大丰针厂,成立于一九四〇年。当时由于处在日本占领时期,于一九四四年被迫停业。济南解放后重新开业,厂址在周公祠街十一号,有各种制针机器设备,生产手工缝纫针,八十多名工人。
上述七个小厂从济南解放后的一九四八年到一九五一年的三年间,工人增加到二百二十余人,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经营较为稳定,设备得到了更新。在产品方面能制造小染厂的全部成套设备以及皮带龙门刨床。工商业者在推倒三座大山后安心生产的心情难于言表。
一九五一年开展的“三反”、“五反”运动,对广大的工商业者来说是一次极为深刻的社会主义教育。经过审定,在这七个私营小厂中,属于半守法、半违法、违法户,严重违法户就有五个,多数工商业者通过运动能够正确接受教训,认为“五毒”(行贿、偷税漏税、盗窃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是一害国家,二害人民,三害自己;同时也看到一家一户的小厂,账目管理混乱,资金设备有限,不能增添必要的设备承包国家的加工定货任务。产品没有竞争力,有被淘汰倒闭的危险。认为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出路。
二、走联营的道路
第一个提出联营的是齐鲁针厂的王余忱。(民建会员)他的建议得到了宏信等六家资方人员的赞同,经过初步协商,成立“济南市齐鲁机器厂股份有限公司”。厂址设在周公祠街九至十三号,确定七月一日统一对外,共负盈亏。同时议定,当时各小厂欠政府的四万多元的“五反”退补税款由公司负担,这样就解除了一些资方人员的思想顾虑。大家还订立了公司章程,主要内容是:成立董事会,由曹丹庭任董事长,李墨卿、周伯明、宋希儒等人任董事,胡连仲为监察人,李广杰任经理。
董事会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大计,任免经理。经理负责厂内外一切经营管理大权,按时向董事会汇报生产经营情况。章程还规定了要接受国营经济的领导,接受工会的监督,接受或争取国家加工订货,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工人们在上级工会的支持下,成立了齐鲁机器公司工会,工人田德润任工会主席。经过各厂的清产核资,以一九五二年七月三十日为基数,公司拥有资金十七亿余元(旧人民币),厂区占地十四亩,职工二百二十四人,资方从业人员十六人,各种机器设备七十七台。
一九五三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我国即将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齐鲁机器公司也按原定计划合并完毕,准备扩大生产经营。但是由于半年中的统一核算,分散生产、经营,吃了大锅饭,造成了很大损失;又因在迁厂中按装设备,重建电源等花费,使流动资金花费殆尽,困难重重,连工资也发不出去,同时拖欠了国家的税款。在这困难的情况下,政府给予大力支持,派出工作组进厂协助,银行给予贷款,缓期缴纳税款。工会认真的与资方人员协商,谅解公司的困难。这样尽管拖欠工资,但大家毫无怨言,很快渡过了难关,联营得到了发展。一九五二年底七家小厂全部迁到周公祠街,集中生产后首先加强了管理,建立健全了考勤、领用料、质量检查、成本核算等制度;建全了工务、技术、财务、供销、总务等职能部门;聘请了技术人员,重视了新产品和技术的研究,改装了设备;建立医务室等福利设施,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使公司有了很大转机。先后试制出了一些新产品,接受了国家加工定货,结束了公司只修修、配配的局面,改变了无定型产品的历史。一九五四年公司建立了党支部,加强了党对企业的领导。同年三月十四日经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发给济南市齐鲁机器厂股份有限公司一八九四号营业执照。经理李广杰当选为山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这一段尽管公司生产情况有了起色,但也遇到一些不可克服的困难。此时济南已有数家私营企业走向公私合营,公司私方人员感到这种形式更为优越,为此经过研究报公司董事会批准,并得到党支部、工会的大力支持,向政府提出了公私合营的申请。
三、实现了公私合营
一九五五年初市委派工作组进厂,帮助资方人员清理债务,筹备公私合营。第二季度正式批准,改名为公私合营济南齐鲁机器厂。张太华、钟国强为公方代表,李广杰、李墨卿为私方代表,签订了公私合营协议书,并进行了清产核资。核算结果已业不抵债。且相差甚
巨。究其原因,一是开始时分散生产造成亏损。二是七个联营小厂当初都是自报资金,估价过高。三是“五反”时欠国家的退财补税款未列入负债。党和政府为了体现党的赎买政策,在公司业不抵债的情况下,国家拿出三万元作为私股股金,这使资方人员非常感动。九月一日正式宣布,公私合营由公方代表张太华任厂长,钟国强任党支部书记,私方代表李广杰、宋开昌任副厂长。一九五六年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高潮中,又有复东铁工厂、连发炉工厂并入齐鲁机器厂。(这时将厂里的制针车间迁出与济南铁工厂制钉车间合并,成立济南针钉厂)为了发展生产,国家减免了税收,偿还了债务,补发了拖欠职工工资,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全厂职工的积极性,使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生产出高精度性能好的多种产品。一九六〇年,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在西十里河开辟新厂区,同年经国家批准生产各种大型试验仪器和测试设备。此后改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济南试验机厂。
本文作者:李广杰,男,61岁。原为济南试验机厂副厂长。区政协副主席。
知识出处
《槐荫文史资料》
本书为从戊戌变法至“文革”前期槐荫区综合性史料,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教文卫、工商、民族、华侨、宗教、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广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