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桑寺乡农学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644
颗粒名称: 龙桑寺乡农学校
分类号: G718.4
页数: 3
页码: 82-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龙桑寺乡农学校概况。其中包括建校时间、学校所在地、学校形势等。
关键词: 龙桑寺乡 农校 联络室

内容

“乡农学校”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梁漱溟依照古代吕氏乡约的组织,以自然乡(村)为单位成立的学校。由“乡村领袖”(地主)、“学众”(农民)和有志于乡村运动的知识分子(教员)组成。这种学校是“政教合一”的组织,即对农民进行封建宗法的思想教育和武装训练,又行使乡一级的行政权力。
  龙桑寺乡农学校是“七·七”事件前建立的,当时的龙桑寺区(二区)区长是王平仁,燕家乡碱场王村人。因当时形势紧张,农村地主、富农都买枪支看家护院,乡农学校成立后,收缴了他们的枪,每户出一丁进行训练。
  1936年,山东省委根据毛泽东同志《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和中央“集中国力,一致对外”,造成全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指示基层组织派遣党员、民先队员和进步青年学生打入国民党韩复榘政府在各地的“乡农学校”及其它组织开展工作,以掌握其武装。是年,曲阜师范学校的进步学生丁润生以教务主任的公开身份,来商河县龙桑寺“乡农学校”开展工作。
  1937年3月,中共北方局决定,将原属河北省委领导的津南特委归山东省委领导。山东省委决定将原属河北的盐山、庆云、宁津、东光、南皮与乐陵、商河、无棣、阳信组成鲁北特委。同年,特委宣传部长赵明新在龙桑寺“乡农学校”介绍丁润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丁润生同志入党后,工作更加积极,白天检查组织训练,晚上到临近村庄组织学习,根据当时形势,讲“西安事变”,共产党的主张,组织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活动。同时,秘密组织党的活动,先后发展了本校教员李逸民、李益亭为中共党员,并组建了中共龙桑寺支部,后改建成中共商河县委,丁润生任书记。至此,商河县有了党的活动和组织。
  由于学校正处在区部所在地,组织辅导区,对开展党的工作很有利。当时,丁润生同志住在“四高”学校内,主要是辅导工作,同时,配备了两名助手,一是周申农,是“四高”的教师,二是一位姓冯的,什么名子记不清了,也在“四高”教书,协助丁润生同志辅导工作。由于丁润生同志的积极工作,在学员和青年学生、教师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具有很强的号召力,特别是青年学生,很多后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为抗日战争培养了一批人才。
  1937年秋,当地被日军占领,商河形势相当混乱,各种杂牌军蜂起,这时丁润生在“乡农学校”已掌握了百余人,30余支枪的武装,并亲赴无棣向鲁北特委书记于文彬做了汇报。特委随即派刘青林同志协助丁润生计划把这支武装带到无棣集结。但丁、刘二人在返回商河途经阳信时,遭顽军逮捕,后经我党多方营救,不久即被释放,武装集结没有实现。11月,丁润生调无棣县委任宣传部长,鲁北特委根据北方局“每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应该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指示商河县委和全体党员到盐山县旧县镇参加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商河一度停止了党的活动。
  由于日军越来越猖獗,龙桑寺乡农学校、县立第四高等小学也变成了日、伪的据点。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商河文史》

本书收录了《商河县教育机构的沿革》、《抗日战争前商河县的教育情况》、《县立女子小学简况》、《县立第一小学》、《龙桑寺乡农学校》、《县立第七完全小学的建立》、《我所了解的商河县立模范初级小学情况点滴》 等回忆文章。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龙桑寺乡农学校
相关机构
龙桑寺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