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商河文史》 图书 |
唯一号: | 150020020220005632 |
颗粒名称: | (六)乡村初等小学教育 |
分类号: | G527.52 |
页数: | 2 |
页码: | 37-38 |
摘要: | “村塾”1926年以前的广大农村,多数为“村塾”,即沿袭清末的封建教育形式,“村塾”多设在地、富人家,自已延聘教师、无课本,仍以“四书”、“五经”为教学内容。1931年以后这类“村塾”逐渐被淘汰,代之以“乡村初级小学”。学生人数多数为一个班,20—30人不等。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教师采用“复式教学法”,每校有教师一名,很少有两名的,经费由村自筹,教师工资原来由村负担,后改为教育局统发。1937年以前县内的小学毕业生,多数自费去惠民县、济南、曲阜、益都、聊城去读中学,全县中学生估计不过百人,切多数为地、富子弟。民国以来升入大学的和大学毕业生人数更是寥寥无几,全县大专毕业人数不过十余人而已。 |
关键词: | 商河县 乡村 初等小学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