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具有特色的实验中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581
颗粒名称: 二、具有特色的实验中学
分类号: G639.285.2
页数: 7
页码: 52-58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6年以前济南市山东实验中学特色办学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实验中学 中学特色 山东

内容

1986年以前,实验中学是一所全日制的完全中学。它和其它中学比较,存在着许多相同、相近或相似之处。但实验中学却较一般中学具有“实验性”、“示范性”和“开拓性”的特色。这种特色表现在——
  1.建立教学研究组的实验(简称教研组):设立教研组,在旧中国的学校里是闻所未闻。实验中学成立后,首先是学习苏联的教育经验,废除旧学校的一切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充满了朝气蓬勃的新气象。当然,破旧还要立新,教研组就是其中一新。
  各个学科都建立了自己的教研组。其任务是以研究教材和教学方法为主,以便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教研组的设置,不仅在济南、在山东其它地区是第一个,而且在全国也是最早的。
  教研组的实验,证明它是正确的,有很多优点。例如能深入研究教学的各种问题,共同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科心理学等理论问题,共同探讨教改的问题,帮助新教师备课等等。这种教研组体制,实验中学随后又有新的发展,即把教研组变成一个政治学习和业务研究的组织。后来,又在教研组之内成立同年级、同学科的备课小组,使备课更有针对性、更实际、更深入,教学效果更好。
  近几年来,有的学校取消了教研组,或者名存实无,这是很可惜的。实验中学却一直保留这个体制。在每学期的观摩课、公开课、实验课、数学能手竞赛、专题讲座、指导学生的课外兴趣小组等各项活动中,教研组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和年级管理,学校又建立了年级组。年级组要定期召开同年级各班班主任会议,研究年级管理、各项活动和交流情况。每个班又建立了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参加的教育小组。这是弥补教研组力所不及的一种办法。
  2.缩短学制的实验:解放初期,中学都实行三三分制,即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学制。后来,毛主席提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指示,上级就把缩短学制这个任务交给实验中学来实验。从1960—1965年,先后五次采用五年一贯制,即不分初、高中,缩短一学年。共培养了五届毕业生。实践证明五年一贯制是可行的,不仅没有降低教育质量,相反,提高了教育质量。关键在于“一贯”制和有力的措施。上级对此作了肯定和赞扬。谁知“文革”动乱发生,这一实验被迫终止,也无法推广。
  3.教材和教法的实验:七十年代,美籍华人项武义曾构思出中学数学实验教材的提纲。教育部研究后,认为这教材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比原有的统编数学教材更能使学生接受。因此,在1979年组织编写班子写出初稿。1980年修改后,定稿为《中学数学实验教材》。这个教材曾交给11个省的部分中学进行实验,山东实验中学也是接受任务的一个。1981年,迟丕振老师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连续六年进行实验。1987年在北京举行教学教材教法实验总结大会上,实验中学被评为数学教材科研一等奖。其经验在全国推广。
  其间与它并行的还有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写的《数学教材实验》和《语文教材实验》。1988年毕业的高三、七班就一直使用这套教材。数学由顾大义老师从初中一年级执教到高三;语文由赵金山、杨文汝等老师从初一执教到初三。该班初中毕业后可免试直升本校高中。该班实验成果在省、市及全国均引起关注。1988年,高溪瑞老师又实验“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语文实验教材”的教学,取得成功,获得“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课程教材研究所”的表彰。还有,新慨念英语,实验中学也是最早的试用单位。现在全国已普遍采用。
  在教法改革方面,通过不断实验、总结,最后概括为《山东实验中学的四种课堂结构》。这一篇文章被收录在《教师手册》一书中。
  4.大学预科班和体育班的实验:山东大学和实验中学联系,要求合作,办一个大学预科班,经省教育厅的批准,从1985年到1988年举办,学习期限为3年,与高中完全一样,从全省各地初中毕业生中挑选出最优秀的学生46名,编成一个班。三年学习期满毕业,全部免试进入山东大学各个系继续深造。经过调查,这些学生在各系各班表现好,全面发展,学有专长,成绩名列前茅。
  为了发挥学生的特长,根据上级的指示,实验中学高中三个年级都设有一个体育班。这些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必须学习各门学科的文化课,又根据他们的特长,配备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安排较多的时间对他们进行体育训练。目的是培养体育尖子,为国争光。这项实验已经取得显著的成绩。在市级、省级、国家级和世界级的体育竞技中,获得了可喜的成果。
  5.示范性和开拓性:实验中学教师在教材的研究、教案的写法、教法的改革、考试方式的设计等方面都有一套经验,并几十次的对全市中学教师举行公开课和介绍。这方面的实例不胜枚举,下面用几个例子说明。
  1987年,实验中学在教改实践的基础上,作了一次全面细致的考虑,制定了《整体改革方案》。提出了各项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全面地提高教育质量。这个《整体改革方案》一出台,立即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赞扬,认为这是一个开拓性的改革方案。韩常校长曾在全市中学校长会议上和1990年4月举行的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作了介绍,引起了与会者的重视和强烈的反响。
  近年来,实验中学又总结了《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成为全省教育管理经验交流会上的一份重要材料。一些教育专家经过分析鉴定,认为是具有科学性、开拓性、实用性的管好教学的办法。
  实验中学的领导一直强调必须把政治思想教育和德育放在首位,各学科必须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政治课、历史课的教师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出色。他们经常地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时事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又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是非,坚定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在政治考试中,采用笔试加口试的方式,真正的了解到学生的政治认识水平和思想实际。这种考试方法已向全国作了介绍,并得到充分的肯定。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1984年,实验中学把教务处和教育处分开。教务处专管教学工作,教育处在一位副校长领导下,专管德育工作。这样,德育工作就更细致周到。学校还专门举办德育工作研讨会,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德育路子,从理论上指导实践,使工作更扎实有力。因此,学生的政治品德好,能服从党的需要,积极响应党的各种号召,而且做出出色的成绩(从抗美援朝到抗洪抢险,从见义勇为到拾金不昧),实验中学的学生经常受到上级和社会的赞誉。
  再举一个近例。前两年,中央已有指示,在中小学要实行升降国旗的制度。实验中学坚决照办,并积累了经验。1990年6月28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国旗法,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国家教委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严格执行。市教委就指定实验中学作一示范。10月22日(星期一)上午7点半,市教委负责人和全市各校负责人共230多人参观现场。实验中学全体师生员工精神饱满,服装整洁,队列整齐。升旗仪式庄严肃穆。当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学生在红旗下慷慨激昂进行爱国演说的时候,大家心潮起伏,一种祖国的光荣感、民族的自豪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参观的同志对这种示范非常满意,并热烈赞扬。11月26日晨,淄博、枣庄等地一些中学也派人来参观升旗仪式。
  正因为实验中学政治思想教育和德育落到实处,所以,学生也经得起政治风浪的考验。比如在“文革”十年动乱中,图书馆的藏书、实验室的仪器完好无损;1989年的政治动乱,没有一个学生参加。
  由于实验中学德育工作出色,因而,被评为山东省德育先进集体。

知识出处

市中文史资料

《市中文史资料》

本书概述了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解放前后的发展史,包括工业、商品贸易、教育、卫生的发展史。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家哲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