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山东大地的一颗教育新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579
颗粒名称:
山东大地的一颗教育新星
其他题名:
山东实验中学的创立与发展
分类号:
G639.285.2
页数:
14
页码:
51-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市山东实验中学的创办过程和发展历程。
关键词:
实验中学
校史
山东
内容
一、新中国最早的实验中学
山东省实验中学是一所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校,是山东省重点中学的“排头兵”,被誉为“人才的摇篮”。
山东省实验中学校址座落在济南市经七路杆石桥西侧。这个校址,在90年前(1901年)是山东省高等学堂的校园,随后,这里也曾办过“山东政法专门学校”,1925年,又是筹备省立山东大学的筹备处。虽历经沧桑这地方一直是文化教育的圣地。现在作为实验中学的校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
1948年9月,济南解放了。战火刚刚熄灭,为了迅速为新中国培养人才,党决定在原一临中的原校址(在经六路纬四路)创办一所新中学,任命中共党员王大彤为校长,把原一、二临中的校产加以集中调配,并从这几所中学里聘请部分教师来执教,取校名为“济南特别市市立第二中学”,之所以称为“第二”,这是因为当时济南金牛山已有市立第一中学的缘故。
1948年10月10日,济南特别市二中正式开学上课。二中是实验中学的前身,所以这一天就成为实验中学校庆纪念日。
从济南解放到新校成立,前后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其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在我国中等教育史上是罕见的。
过了两个多月,济南特别市市立二中改名为“华东大学附属中学”。
1950年7月,华东大学已决定同山东大学合校,并迁往青岛。华大附中于同年7月改为“山东省实验中学”,任命宁汉戈为校长。
这是党在山东省最早创办的一所实验中学,也是全国最早的实验中学之一。如果从1948年10月创办实验中学的前身算起,则是全国最早的了。
1960年7月,实验中学从经六路纬四路迁至经七路现址,校园扩大了,为后来学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具有特色的实验中学
1986年以前,实验中学是一所全日制的完全中学。它和其它中学比较,存在着许多相同、相近或相似之处。但实验中学却较一般中学具有“实验性”、“示范性”和“开拓性”的特色。这种特色表现在——
1.建立教学研究组的实验(简称教研组):设立教研组,在旧中国的学校里是闻所未闻。实验中学成立后,首先是学习苏联的教育经验,废除旧学校的一切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充满了朝气蓬勃的新气象。当然,破旧还要立新,教研组就是其中一新。
各个学科都建立了自己的教研组。其任务是以研究教材和教学方法为主,以便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教研组的设置,不仅在济南、在山东其它地区是第一个,而且在全国也是最早的。
教研组的实验,证明它是正确的,有很多优点。例如能深入研究教学的各种问题,共同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科心理学等理论问题,共同探讨教改的问题,帮助新教师备课等等。这种教研组体制,实验中学随后又有新的发展,即把教研组变成一个政治学习和业务研究的组织。后来,又在教研组之内成立同年级、同学科的备课小组,使备课更有针对性、更实际、更深入,教学效果更好。
近几年来,有的学校取消了教研组,或者名存实无,这是很可惜的。实验中学却一直保留这个体制。在每学期的观摩课、公开课、实验课、数学能手竞赛、专题讲座、指导学生的课外兴趣小组等各项活动中,教研组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和年级管理,学校又建立了年级组。年级组要定期召开同年级各班班主任会议,研究年级管理、各项活动和交流情况。每个班又建立了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参加的教育小组。这是弥补教研组力所不及的一种办法。
2.缩短学制的实验:解放初期,中学都实行三三分制,即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学制。后来,毛主席提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指示,上级就把缩短学制这个任务交给实验中学来实验。从1960—1965年,先后五次采用五年一贯制,即不分初、高中,缩短一学年。共培养了五届毕业生。实践证明五年一贯制是可行的,不仅没有降低教育质量,相反,提高了教育质量。关键在于“一贯”制和有力的措施。上级对此作了肯定和赞扬。谁知“文革”动乱发生,这一实验被迫终止,也无法推广。
3.教材和教法的实验:七十年代,美籍华人项武义曾构思出中学数学实验教材的提纲。教育部研究后,认为这教材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比原有的统编数学教材更能使学生接受。因此,在1979年组织编写班子写出初稿。1980年修改后,定稿为《中学数学实验教材》。这个教材曾交给11个省的部分中学进行实验,山东实验中学也是接受任务的一个。1981年,迟丕振老师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连续六年进行实验。1987年在北京举行教学教材教法实验总结大会上,实验中学被评为数学教材科研一等奖。其经验在全国推广。
其间与它并行的还有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写的《数学教材实验》和《语文教材实验》。1988年毕业的高三、七班就一直使用这套教材。数学由顾大义老师从初中一年级执教到高三;语文由赵金山、杨文汝等老师从初一执教到初三。该班初中毕业后可免试直升本校高中。该班实验成果在省、市及全国均引起关注。1988年,高溪瑞老师又实验“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语文实验教材”的教学,取得成功,获得“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课程教材研究所”的表彰。还有,新慨念英语,实验中学也是最早的试用单位。现在全国已普遍采用。
在教法改革方面,通过不断实验、总结,最后概括为《山东实验中学的四种课堂结构》。这一篇文章被收录在《教师手册》一书中。
4.大学预科班和体育班的实验:山东大学和实验中学联系,要求合作,办一个大学预科班,经省教育厅的批准,从1985年到1988年举办,学习期限为3年,与高中完全一样,从全省各地初中毕业生中挑选出最优秀的学生46名,编成一个班。三年学习期满毕业,全部免试进入山东大学各个系继续深造。经过调查,这些学生在各系各班表现好,全面发展,学有专长,成绩名列前茅。
为了发挥学生的特长,根据上级的指示,实验中学高中三个年级都设有一个体育班。这些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必须学习各门学科的文化课,又根据他们的特长,配备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安排较多的时间对他们进行体育训练。目的是培养体育尖子,为国争光。这项实验已经取得显著的成绩。在市级、省级、国家级和世界级的体育竞技中,获得了可喜的成果。
5.示范性和开拓性:实验中学教师在教材的研究、教案的写法、教法的改革、考试方式的设计等方面都有一套经验,并几十次的对全市中学教师举行公开课和介绍。这方面的实例不胜枚举,下面用几个例子说明。
1987年,实验中学在教改实践的基础上,作了一次全面细致的考虑,制定了《整体改革方案》。提出了各项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全面地提高教育质量。这个《整体改革方案》一出台,立即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赞扬,认为这是一个开拓性的改革方案。韩常校长曾在全市中学校长会议上和1990年4月举行的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作了介绍,引起了与会者的重视和强烈的反响。
近年来,实验中学又总结了《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成为全省教育管理经验交流会上的一份重要材料。一些教育专家经过分析鉴定,认为是具有科学性、开拓性、实用性的管好教学的办法。
实验中学的领导一直强调必须把政治思想教育和德育放在首位,各学科必须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政治课、历史课的教师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出色。他们经常地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时事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又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是非,坚定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在政治考试中,采用笔试加口试的方式,真正的了解到学生的政治认识水平和思想实际。这种考试方法已向全国作了介绍,并得到充分的肯定。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1984年,实验中学把教务处和教育处分开。教务处专管教学工作,教育处在一位副校长领导下,专管德育工作。这样,德育工作就更细致周到。学校还专门举办德育工作研讨会,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德育路子,从理论上指导实践,使工作更扎实有力。因此,学生的政治品德好,能服从党的需要,积极响应党的各种号召,而且做出出色的成绩(从抗美援朝到抗洪抢险,从见义勇为到拾金不昧),实验中学的学生经常受到上级和社会的赞誉。
再举一个近例。前两年,中央已有指示,在中小学要实行升降国旗的制度。实验中学坚决照办,并积累了经验。1990年6月28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国旗法,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国家教委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严格执行。市教委就指定实验中学作一示范。10月22日(星期一)上午7点半,市教委负责人和全市各校负责人共230多人参观现场。实验中学全体师生员工精神饱满,服装整洁,队列整齐。升旗仪式庄严肃穆。当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学生在红旗下慷慨激昂进行爱国演说的时候,大家心潮起伏,一种祖国的光荣感、民族的自豪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参观的同志对这种示范非常满意,并热烈赞扬。11月26日晨,淄博、枣庄等地一些中学也派人来参观升旗仪式。
正因为实验中学政治思想教育和德育落到实处,所以,学生也经得起政治风浪的考验。比如在“文革”十年动乱中,图书馆的藏书、实验室的仪器完好无损;1989年的政治动乱,没有一个学生参加。
由于实验中学德育工作出色,因而,被评为山东省德育先进集体。
三、开放型的实验中学
实验中学是教育界的一个窗口。它对外看,也让人家向内看,反对关门办学。教育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是光明磊落的事业,不存在什么秘密。况且,社会在前进,教育在发展,要使学校不断进步,只有注意教育的新动态、新信息,汲取别人的精华,才能充实、提高自己的教育职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实验中学就是这样做的。
开放是通过各种渠道来进行的。它与全国60所中学建立了资料网,并参加全国17所重点中学、实验中学联合体,开展教改信息、经验、成果的交流,欢迎来自全国各地兄弟学校的同志来参观、听课和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它同50余所著名的大专院校和教科所联系,共同研究教育的理论问题;又邀请专家学者来校报告及指导;并开展国际交往,与英国考文垂斯垂格尔学校、日本山口县高等学校和歌山市高等学校结成友好学校。学校十分注意国际上教改的新动态。三中全会后,学校接待上百批外宾,这些外宾来自七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他们来参观、座谈,从而建立了友谊,交流了信息,扩大了视野。学校还接受来自东南亚、日本的归侨、侨生和香港同胞的子弟来学习。
实验中学在开放中提高了教育职能,同时,也加强了自身的透明度和知名度。
四、硕果累累的实验中学
实验中学40多年来,最大的教育成果是培养了近万名德才兼备的学生,使之得以进入高等学校深造。他们现在在各个不同的岗位上展现自己的才华。有不少人成为党、政、军的优秀干部和教授、工程师、专家等等,他们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实验中学每年的高考升学率是很高的。以近7年为例,每年高考升学率都在90%以上,其中1988年达到95%。每年都有20多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被保送直升大学,至今已达150名。升学率之高和保送生之多在济南市一直是名列第一。
从1979年以来,由于实验中学在德、智、体、美、劳以及卫生、教辅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也获得不少殊荣。1979年国务院颁发嘉奖令,肯定“山东省实验中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成绩优异”。还受到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国家地震局、中央电视台等部门的多次表彰,并被评为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每年都被评为省、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省精神文明单位,市标兵单位。
据1988年的不完全统计,从1983年至1988年的5年中,学生参加市、省、全国乃至国际各类学科知识竞赛99项,有642人次获奖。其中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地理等获国家级奖励的达97人。获高层次奖励(国际奖、特等奖、一等奖)的人数之多在全国中学中是居首位的。曾获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二等奖,全国数学联赛获特等奖和第一名。还有许多学生参加全国物理竞赛、全国计算机竞赛,都获得第一名或第二名。
近两年来,各类学科知识竞赛尚未作出统计。现以最近的一例来说:1990年11月中旬,举行了第七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赛前,山东省举行省级选拔赛,济南市学生代表队全部由实验中学学生组成,经过笔试、实验、理论复试,最后,省级选抜了四名学生到福州参加全国比赛。实验中学的三名学生包揽了前三名。
体育方面,学生达标率达95%以上,1988年达97%。自1984年至今包揽了市运会、市田径达标赛(甲组和乙组)所有高中组的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市历届中学生体操比赛中,均获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1987年,在日本举行的亚洲城市青年田径邀请赛中获女子1500米和3000米两块金牌。1989年,在土耳其举行的世界中学生男队排球赛中获团体冠军。1983年、1985年、1986年、1987年,四次荣获全国雏鹰起飞通讯赛团体总分第一名。1987年,因学校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受到国家体委、国家教委的表彰。如果把市、省、全国各种体育竞赛单项的第一名罗列起来,那就更多了。由于体育成绩优异,实验中学被国家体委评为体育工作先进集体。
1988年9月,全国部分重点中学、实验中学教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在山东省实验中学举行,由山东省实验中学主办。国家教委特派三位干部专程来济参加。会议开得很成功。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了山东实验中学的能力和经验。会议期间,正逢山东实验中学校庆40周年庆祝活动,与会代表亲眼见到实验中学的丰硕成果和桃李满天下的实况。
实验中学的师资力量是比较强的,有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75人,占教师队伍的44.4%。一级教师63人。有两位年轻的外语教师被上级批准到美国留学深造,回来继续执教。这些教师尽职尽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中不少教师还对教育研究和社会活动作出了巨大奉献。比如教师发表的教育论文被省级以上报刊、研讨会采用的近300篇。独立编著或参与编著经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教材、参考书120多种,其中也有获国家教委一等奖的书。如果把这些加以汇编的话,可达洋洋数百万言。
从参加社会活动的人数之多来说,在全国也是罕见的。比如,有全国人大代表2人,这是全国唯一的一所中学有两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级学会理事2人;省人大代表2人,省政协委员1人,省级学会理事长、秘书长4人,理事12人;市人大代表2人,市政协委员5人,市级学会理事长或会长、秘书长11人,理事16人。获市级以上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的42人,其中省级以上的9人,全国劳模3人。
实验中学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关键在于有个坚强的党总支和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党员、干部队伍,这是实验中学的脊梁。韩常校长还曾到日本、香港了解它们的教育情况,这对学校如何做到三个面向,心中就更有数了。现在学校领导班子年轻化、知识化(都是大学毕业生),而且都是从实验中学教学多年的教师中提拔起来的。他们胸有大志、有能力、有经验,敢想敢干,办事效率高。领导班子是个核心力量,他们依靠党团员、民主党派、侨联、教师骨干、工会、学生会等,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大家同心同德,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全部奉献出来。这就是实验中学教育事业成功之所在。
五、面向新世纪的实验中学
综观实验中学建校以来,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陋到逐步现代化的过程。
1986年7月,根据上级的决定,省实验中学停止招办初中班,变成一所专办高中的学校。
现在校园占地5800平方米。办公教学楼面积3600平方米,有教室15个、办公室25个;教学主楼面积7000平方米、有教室30个、科技活动室10个;实验图书楼面积3700平方米,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9个和声象室、语音室、微机室等电教设备;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其数量之多在济南中等学校中居于首位,其中还有些很珍贵的古典书籍。学校订阅报刊最多时达270余种,有一个教师阅览室,有2个面积相当大的学生阅览室,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很充足的精神食粮。学校还建有面积500平方米的体操房,与其南面和北面球类运动场、田径运动场结为一体,形成全校师生锻炼身体的中心区域。现在,学校已经作出统筹规划,上级投资搞基建,未来的实验中学的校园和教学设备将是全国第一流的。
1990年,实验中学有36个班,有1965名学生。有教职工252人,其中教师209人。从学校来说,只度过42个春秋,它还很年青,虽然它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它不陶醉、不自满,而是以硕果为基石,去建筑更高更新的教育台阶。实验中学认识到面临跨越两个世纪的时刻,要培养出跨越两个世纪的第一流人才,任重道远,要树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观念,不断创造新成绩,作出新贡献。党和人民也期望它成为一颗永不殒落的照亮学生前程的启明星。
注:作者系山东实验中学教师,济南市政协委员
知识出处
《市中文史资料》
本书概述了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解放前后的发展史,包括工业、商品贸易、教育、卫生的发展史。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家哲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