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创建人之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清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512
颗粒名称: 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创建人之一
其他题名: 夏页文传略
分类号: K827
页数: 4
页码: 5-8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夏页文传略情况。
关键词: 大峰山 创建人 夏页文

内容

夏页文(1918—1988)又名夏方林,长清县城关镇南门里人。
  夏页文在小学读书的时候,受益进步教师的教诲,喜爱阅读进步书籍,敢于探讨真理。中学求学时期更加深了对真理的追求。初中毕业后,考入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希望找到党的组织,献身革命事业。在宏愿未酬之际,受“一二·九”学生救亡运动的影响,决定转学到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寻找党的组织。在这所学校里结识了进步学生董云超、魏金三等人,往来密切。通过学联组织的读书会、研究会、宣传党的抗日救亡主张;积极参与组建了党的外围组织“文化友谊联系社”,开展活动,发展社员。
  1937年5月,夏页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按照党组织的指示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初露了组织能力和宣传才智。在长清组织起四、五十
  人的“文化补习班”,开办了“育才文教用品合作社”作为党的秘密联络点,为发展进步力量,开创革命工作打下了基础。
  “七·七”事变后,全国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这时党组织要求建立一支抗日游击队,夏页文团结长清第一高小校长张跃南,发起组建了“长清县人民抗敌后援会”,吸收一批有志青年参加,向人民群众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宣传党的抗日救亡主张并进行募捐活动,支援前方抗日的将士。同时着手建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为组建抗日游击队打下了基础。
  1937年12月济南沦入日寇之手,夏页文与魏金三等同志组建了抗日游击队,在南坦山一带,遵循党的统一战线的方针,广泛发动群众壮大队伍。1938年初,这支队伍与张北华,运静沧率领的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第四大队合并,在大峰山地区开辟地方工作,消灭危害人民的土匪武装,卓有成效地开创了大峰山抗日根据地。
  1939年冬,夏页文调鲁西军区,曾任宣传科长,敌工部长等职,在鲁西南和晋东一带地区做抗日工作。
  1947年3月,夏页文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二十旅五十九团政委,后调纵队政治部,在杨勇、苏振华首长率领下转战南北,抗击国民党发起的内战。之后,部队建制属二野五兵团,横跨长江,在江西境内扫除国民党残军。后奉命西进,执行解放贵州,解放大西南的任务。
  1949年11月15日,贵阳市解放,部队党组织决定夏页文参加接管贵阳市的领导班子。这期间,曾任市委宣传部长、常委、兼文教局长,市委书记处书记,市政协主席,市委副书记等职务。为恢复贵阳市的经济,整顿和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科学、文化、教育做了出色的工作。
  1964年,贵阳市“四清”运动,夏页文担任贵阳市委副书记,遭受不白之冤,受到错误处理。“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又遭到残酷打击。致使他精神和身体受到严重摧残。尽管如此,他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并与之进行坚决斗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9年夏页文十五年的沉冤终于得到甄别平反。中央组织部提出让他在北京工作,但他舍不得离开贵阳的人民群
  众,恳切要求仍回贵阳工作。这期间任中共贵阳市委常务副书记、市委书记,对规划改造贵阳市区,解决人民吃水难、乘车难、住房难等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之后,调任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8年1月2日8时零2分,夏页文终因肺癌复发在贵阳病逝。
  中共贵州省委,省人大常委会对夏页文的一生作了很高的评价。

知识出处

长清文史资料

《长清文史资料》

本书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我们编辑了这期“抗日战争”专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重温抗日战争这段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会激发我们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激励我们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岱东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夏页文
相关人物
董云超
相关人物
魏金三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