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弱冠请缨的青年外交家—终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670
颗粒名称:
弱冠请缨的青年外交家—终军
分类号:
K825
页数:
3
页码:
89-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弱冠请缨的青年外交家、终军、其中包括了历史、人物、长安等情况。
关键词:
济南
终军
历史
内容
座落在龙山境内的东平陵故城遗址在汉代是一座工业发达的城市。汉初约公元前204年属济南郡,是一座冶铁工业发达的城市。相传其间的冶铁规模相当于现在的济钢或首钢那么大。成为“章丘自古出铁匠”的渊源。同时,在这里还造就了历史上一位少年英雄青年外交家一终军。
终军(约公元前139—前113)字子云。西汉时期著名青年外交家。济南(郡建在章丘龙山镇东平陵城古址)人。自幼聪慧好学,学识渊博,能言善辩,擅写文章,在郡中颇有名气。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18岁的终军便被选为博士弟子,举荐到长安受业,以备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终军怀着远大志向奔赴征程。长安路上当他行至函谷关时,守关人发给他一个帛书的符信——作为出关入关的凭证。终军问:“要这个干什么?大丈夫志在四方,此次出头,不干出一番业绩决不回来,要此何用?”弃之而去。守关人看着他的背影点头称道。终军到长安以后,凭借其出众的才华上书言事,备受汉武帝的赏识,委任他谒者给事中之职,成为谋议朝政的皇帝近臣。两年后,终军以朝廷重臣奉命出巡郡国。出关之时,他身佩宝剑,手持旌节,在浩浩荡荡的随员之中出关东去。当年的守关人认出眼前的这位使者正是过关时“弃帛书”的那位年轻书生,惊叹道:“果然有志气!”故有“终军弃繻”之典故流传后世,用以比喻那些有远大志向的年青人。
终军在巡行途中,兴利除弊,以其雄浑智慧的辩才驳倒博士徐偃。博士徐偃在外地巡视时,不顾朝廷盐铁官营的政策,假借君主职权鼓动一些地方私自冶铁、煮盐。御史大夫张汤要求朝廷治罪。徐偃引《春秋》为据,说大夫到诸候国有利于民众的事情,可以不请示而做出决定。张汤此时无言以对,汉武帝一时没有办法,从外地召回终军出谋划策。终军抓住《春秋》与当今时势不同,严厉陈述徐偃目无国法,独断专行,私自煮盐、冶铁,损害国家利益,以此沽名钓誉,国法不容。徐偃被驳斥的口无还言之力,只好认罪伏法。
终军因办事干练,有理、有据、有节,深得武帝喜欢。后来终军不避个人安危,主动请缨说服一直威胁国家安全的北方匈奴,在外交斗争中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匈奴单于归附汉朝,化干戈为玉帛,因出使匈奴有功终军被提升为谏议大夫。
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汉武帝欲派官员出使南越(今广东、广西地区),游说南越王归附汉朝。终军请奏武帝,担当起说服南越归顺的艰巨任务。对武帝发誓:“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终军以其独特的外交手段陈说利弊,说服南越王赵兴归汉。终军后来奉命留居南越镇抚。不久,心怀叵测的南越相吕嘉起兵叛乱,杀死了南越王和所有汉朝使者,终军同时殉难,年20余岁。一位赤心为国的青年外交家永久地沉睡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这便是后来“弱冠请缨”一词的由来。终军年少有为,他为国捐躯的英雄行为一直值得后人纪念。终军墓在章丘黄河乡临济村西南。终军英年早殁,却留下了为国请缨的千古英名,李白有诗云:“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据说终军的著述史载有8篇,名为《终军》,其后散佚人间,清人马国翰辑得4篇流传至今。清乾隆年间章丘著名诗人刘敏中曾写过《临济西南吊终军家》诗曰:
山东英妙字子云,少年博辩能属文。
当日弃繻过关去,至今父老犹传闻。
……
自言请缨系南越,终与越王同日之。
此人此才世稀有,愿酻墓门一杯酒。
知君英灵未磨灭,夜夜紫气犹冲斗。
表现了诗人对终军深深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翻阅东平陵城二千多年的历史,浩如烟海的文字记载和神秘悠远的神话传说沉淀在时间的隧道上。少年英雄、青年外交家——终军的故事却成为后世反击异族侵略的楷模和强大的精神力量。终军的历史永久在章丘人的心目当中吟唱,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爱国主义豪情。
知识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本史记载了本辑资料是一部选辑,共收录文章97篇、约31万字,分“革命菁萃”、“史海探迹”、“山川风物”、“宗教信仰”、“乱世风云”、“历史传说”等6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李俊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终军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