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仕宦及其文化遗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文史资料第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198
颗粒名称: 名人仕宦及其文化遗存
分类号: K295.2
页数: 9
页码: 159-16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名人仕宦及其文化遗存、其中包括谷城山下黄石公祠世代享有盛名、重修东岳庙神像碑记等情况。
关键词: 黄石 于慎行

内容

平阴自古是方域接界,水运旱道交会之地,亦是灵山秀水、土沃物丰之区,故为名人沓至,仕宦代出之所。这些名人仕宦,虽随岁月流逝而长眠地下,但其名流英哲的文化遗迹却世代相传,留于后世。
  “齐桓公九合诸侯、嘉管子之功,以谷城为其采邑”,乃名宦遗存之始。管子,即管仲,春秋初年政治家,桓公之上卿,食邑于谷,即今之东阿镇。旧有“管仲井”、“管仲三归台”等文化遗存。今建“管仲亭”于少岱山之巅。
  谷城山下黄石公祠世代享有盛名。黄石公,为秦代胸怀政治韬略,熟知兵法的埋名隐士。传说原为韩相的张良,拜师黄石公,得《太公兵法》之秘,筹之帷幄,辅佐刘邦亡暴秦,灭强楚,建立大汉功业。张良从汉高祖刘邦过济北谷城,遵师“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之嘱,遂立庙于谷城山下,祀师黄石。黄石公祠旧址在谷城(现东阿镇)北一里许。祠始于汉,历代扩筑修葺,香火不息,直至60年代初,仍是庙门伟严、殿堂肃穆,松柏槎枒,碑碣林立,乃历代文物遗存之宝库。谷城山顶突兀拔起,四壁如削,形若天柱的巨石,称之黄石,世祀为黄石公之偶像。石壁存数块明代摩刻的拜谒碑记。依壁凿洞,称之黄石洞,内立雕黄石公坐像一尊。巨石旁有一楹三间的黄石公祠,内祀黄石公像,为明代遗物。
  相传汉光武帝刘秀带兵征战曾过于大〓山一带,留下人马饥渴,寻泉觅水的动人传说,有了白雁泉,拔箭泉、马跑泉的命名之故。白雁泉、马跑泉旁有祀刘秀的汉王庙旧址。〓山连峰云翠山,有子陵台之古迹。相传为严子陵棲身处。〓山下丁泉,旧谓孝顺乡,传为东汉刻木奉母的孝子丁兰之故里,旧有丁兰墓在。
  旧县浮粮村,旧有虚粮冢,载入旧志古迹。南北朝时,刘宋江州刺史,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督师伐魏,至此粮尽引还,为避追兵,令军士夜晚唱筹量沙,沙堆如丘,上覆微米以惑敌,遂成处处沙丘,称之虚粮冢,为浮粮村名之源。
  宋代龙图阁学士、书画名家苏轼,于熙宁十年撰文的“荐诚院罗汉浮图记”碑,现存东阿镇铁阳铁塔寺旧址,是平阴现存时代最早的碑刻。
  元据中华,封太师木华黎之弟带孙为东阿郡王,姓札刺尔氏,子孙世袭其封,世居东阿故城。东阿旧城南关(今小河口村)有札刺尔氏祠堂。现祠堂已倾圮,仅存至正二年的“东平郡桓肃公祠碑铭”碑。碑首透雕双龙、碑额篆书、碑文正楷。因碑大部淤于泥沙中,撰书者不见。
  金代金真教第二代大师丘处机(号长春)曾修炼于云翠山,上有“丘子坪”。其弟子筑观于此,即南天观。观内长春阁、真武观、三真观、憑虚阁、玉皇阁等道教建筑依山势而建,由盘道相通,掩于苍松翠柏之中。
  金代邑人侯挚,金宣武将军侯义之孙,明昌二年进士,官累拜太常卿、尚书右丞、平章政事等职。曾为故里督建龙王庙于洪范池,卒后葬于冠山之阳,俗呼侯丞相林。
  邑人王去非、王去执、李之绍称之平阴三贤。县城文庙,故里石硖均有三贤祠祀之。金代王去非,字广道,应举不得志而辞归故里,督妻孥耕织开馆教授,荐为乡贤。其弟王去执,字明道,应进士,入翰林院,号榆山先生。金代翰林院学士党怀英为王氏兄弟撰书颂德彰贤碑,立于故里,当地称之“双王碑”。元代进士李之绍,号果斋,授翰林院编修、待制、国子监司业、祭酒、翰林院侍讲学士等职。知制诰,修国史。著有《果斋文集》留于后世。三贤卒后葬于故里同处。
  明代祖居平阴的名人仕宦计有:宣德年间户部尚书师奎、嘉靖辛丑科进士巡抚都御史侯钺。嘉靖甲辰科进士太僕侍少卿河南左参政何海晏、嘉靖戊子科举人平凉府同知于玭、隆庆戊辰科进士礼部尚书于慎行、隆庆辛未科进士巡抚都御史孟一脉、万历丁丑科进士广东左布政史乔学诗、万历庚辰科进士江西道御史山西左参议孙珫、万历庚戌科进士监察御史太僕寺少卿张鲤等数众。其府弟林墓,书画著述多毁于十年动乱之中,尚存者首推于氏父子。于玭,官至陕西平凉府同知,卒后葬于洪范于林。因其子于慎行名显职要,于万历年间,勅赠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编修。于慎行,生于嘉靖二十四年,隆庆二年中进士,万历初历翰林院修撰,累迁礼部尚书。后廷推阁臣之首,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卒年六十三岁,勅赠太子太保,谧号文定。于慎行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且文才卓著,文学为一时之冠,著有《谷城山馆诗集》二十卷,《谷城山馆文集》四十二卷,《笔麈》十八卷,《读史漫录》十四卷。並纂修了《穆宗实录》、《兖州府志》等文献资料。卒后,万历帝为其勅建陵园于洪范。慎行胞弟于慎思,著有《龙眉生集》,堂弟于慎言,著有《冲白斋存稿》,均乃一代文学名流。卒后同葬于氏陵园。慎行之子于纬廕封户部主事员外郎、广东雷州府知府。孙于元廕,煐封直隶顺天府通判。卒后附焉。会稽金氏为于慎行六十寿辰所作的《东阁衣冠》年谱画册,现已收藏入馆。画册记录了于慎行六十年生涯历事,画工精美,且有于慎行及其母巨幅画像,与年谱画册出自一人之手。于慎行辞官归居之际,曾为故里名胜古迹撰碑题壁,为名流贤达立传作记,其遗迹遍布乡里。由于慎行撰文、孟一脉篆额、乔学诗书丹的“张公生祠记”碑,是为同代进士,东阿知县张风彩而立,称之“四进士碑”,现已运至县城文庙保藏,是珍贵的明代文化遗产。
  称之一代书法怪杰的雪蓑,晚年曾游至平阴,于嘉靖年间撰书的“重修东岳庙神像碑记”碑,现存文庙。此碑记述了平阴城东东岳庙岁久倾圮,重修神像事略。
  清代以来名仕的文化遗迹,多见于碑碣坊表、书画黑迹。孔村镇孔子山,传为孔子讲学处,旧有孔子庙。现存雍正十年知平阴县事汪瑛书“杏坛遗响”碑。“杏坛遗响”为县八景之一。栾湾乡兴隆镇“虎豹川修路碑记”碑,为光绪戊戌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朱名炤所书。翰林朱名炤和书画名士张鹤龄的书画作品县博物馆均有收藏。“杨州八怪”中黄慎的“三羊图轴”中堂、高风翰的“富贵平安”条屏、郑板桥的竹石条屏、晚清画家黄山寿的仕女花卉六条屏等书画名作收藏于县博物馆,为藏品中之精品。
  文物,作为人类自然和社会活动的实物遗存,无论最初它们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先进的还是落后的,都从不同的侧面和领域,揭示一定的历史现象,体现我们历代先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
  丰富多彩的历史文物,反映了我们的民族上下五千年绵延不绝的生存、斗争、发展的文明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全民族的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研究的第一手史料,是科学文明和文艺创作的重要借鉴和源泉。历史文物是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村。它可以教育子孙后代正确认识我们的民族勤劳勇敢、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光荣历史,继承和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所以,我们要把文物视为“国宝”,倍加爱护,精心收藏,潜心研究,使之服务当代,惠及子孙。

知识出处

平阴文史资料第五辑

《平阴文史资料第五辑》

本史记述了平阴县的文史资料第五辑、其中包括吴鸿渐烈士纪念、碑揭碑典礼纪实熊善隆当选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和任职、我县第一个村党支部的建立及其活动情况、智勇双全的武工队长张杰同志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