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墓葬文化遗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文史资料第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196
颗粒名称: 古代墓葬文化遗存
分类号: K928.76
页数: 4
页码: 151-1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古代墓葬文化遗存、其中包括古代墓葬是人们为了死后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的遗迹等情况。
关键词: 墓葬 文化 平阴

内容

古代墓葬是人们为了死后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的遗迹。把广泛的生活境界的事物集中在(一个)墓坑中,是古代人社会生活的缩影,是古代工艺美术的“展室”。古代墓葬的文化遗存一墓俗、墓葬形制、随葬品(包括俑和明器)、壁画、石刻、画像等,对探讨古代社会经济形态和意识形态,有着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平阴墓葬的文化遗存是很丰富的。据史料著述,实地调查和出土文物考证,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各代,都能找到一些中小型墓葬的文化遗存。
  近几年,栾湾乡让庄铺古遗址中出土的乳钉纹铜方鼎、铜觚和十余件陶器、洪范乡臧庄古遗址中出土的鼎、爵、觚等铜器和陶器,都是群众动土时从两座墓葬中发现的。这两座墓葬均属商代晚期奴隶主墓葬,是奴隶社会的珍贵文化遗存。
  从近期征集入藏的出土文物看,东阿、洪范、孝直、安城、栾湾、玫瑰等地、都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遗存。东阿镇东山之阳是处颇具规模的春秋战国墓群。墓坑密集,规模略小,出土随葬物多为戈、剑等铜器和彩绘陶俑、陶制生活用具。洪范乡白雁战国墓出土有圆铜鼎、铜舟、戈、剑等物,是处规模较大的墓葬。孝直镇张沟战国墓出土刻有铭文的铜马和镶嵌松绿石的铜卧牛,造形精美、栩栩如生,属珍贵的国家一、二级文物。栾湾乡张营有规模较大的战国墓暴露。出土有链式提梁壶、鉴、盖豆、舟等二十余件随葬铜器,並见有马衔、车軎等铜件出土。安城乡大官村战国墓出土的三足盘、敦、舟等铜器,是珍贵的战国遗物。
  秦汉墓葬遗存遍及中部山区的沟谷地带。玉带河两岸的石硖、罗寨、王桥、新屯一带,存有较大的汉代墓群。新屯西汉墓区,面积达两万平方米,且墓穴密集、内函丰富,保存较好。1986年春,市县两级考古队清理了已暴露的中小3座墓葬,除有50余件铜器,陶器出土外,並清理出50枚西汉五铢钱和一批珍贵的西汉画像石。此处清理发掘报告已在《考古》上发表。狼溪河流域的周河、窑头、孟庄及华山之阴一带,有大批汉墓暴露。孟庄一带“文化大革命”前有八座大型汉墓,现仅存两座,並有一座已暴露地面。1986年夏季,对这座暴露的汉墓进行了清理。墓属石结构大型东汉画像石墓。墓由墓门、前厅、中厅、棺室组成,平面呈“凸”字型,为盝顶。墓门、墓壁、过梁、石柱均饰以高、浅浮雕和线刻图像,画像达百余组,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东阿水库北岸曾有彩绘壁画汉墓和大型魏晋回廊式墓暴露。华山之阳的旧县村一带是汉墓最为密集的地带。史料载的项羽之首墓就在于此。闻名全世界的汉张迁碑,就是于明代在旧县村南出土的。现存文庙的汉石羊与张迁碑出于同处,有可能为张迁墓之明器。
  魏晋、唐宗、明清仕宦之墓,虽数处被毁,现定点保护的仍有十处之多。

知识出处

平阴文史资料第五辑

《平阴文史资料第五辑》

本史记述了平阴县的文史资料第五辑、其中包括吴鸿渐烈士纪念、碑揭碑典礼纪实熊善隆当选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和任职、我县第一个村党支部的建立及其活动情况、智勇双全的武工队长张杰同志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