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不搞小而全体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713
颗粒名称: 四、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不搞小而全体系
分类号: D693.62
页数: 3
页码: 428-430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不搞小而全体系的情况。
关键词: 山东省 扬长避短 发挥优势 全体系

内容

凡事,扬长避短才易取胜。这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普通哲理。社会经济发展,大致也是如此。但是,由于山东人民长期生活在一个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环境中,商品经济观念淡薄,受自给自足的小生产思想影响较深;同时,山东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农产品资源、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生产生活的必需物资具备低水平自给的客观条件,于是在一段时间里,把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误解为在省内自成比例、自成体系。因而偏重于按行政系统、行政层次、行政区划来管理经济,追求各种各样的小而全体系;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从第四个五年计划起,先是设想把山东建设成吃、穿、用、打(仗)小而全,适应独立作战的经济体系,之后又提出了建成“社会主义工业省”的奋斗目标。当时曾设想要从原材料生产到加工制造,从单机配套到某些设备成套,都立足于省内。还由于受对国际形势
  认识的影响,立足于战争“早打”“大打”,不适当地调整了工业布局,把沿海地区和工业比较集中的城市的部分企业搬迁到省内三线地区,并在山区投资建了一批适应独立作战要求的军工厂。为了不吃进口粮,农村全力以赴抓粮食,全省几乎发展到“农业就是粮食,粮食就是农业”的地步,使经济作物、林业、畜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挫折。结果,虽然粮食产量勉强达到了一个低水平的省内自给,但农业的其他方面在长时间内却大都低于历史达到过的水平。山东虽有铁矿资源,但开采起来难度较大,却想在短期内做到矿石自给,继而钢铁也想争取主要自给,不惜投下巨额的地方财力,有的年份简直是勒紧腰带大打矿山之仗,大搞钢铁。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钢铁没上去,反而影响了条件较好有可能发展快一点的轻纺工业。那么,山东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山东的经济到底应该怎么发展?山东省是全国的一个局部,应不应该急急忙忙地去搞自己的体系?这些问题,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答案。
  山东地理位置好,资源丰富,三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发展和智力开发有了一定基础,在若干方面已经具有相当的优势。从发展农业来说,地处暖温带,气候、雨量都较为适宜,无霜期与光照时间较长,有山区丘陵和大片平原,有3000多公里海岸线和一定的内陆水面,具有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条件。花生、棉花、水产、果品是全国的集中产区,产量和商品量在全国总量中都占很大比重,农业的全面发展是全省最大的优势之一。从发展工业来说,山东省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有铁矿、黄金、金刚石、铝等有色金属和贵重金属资源,有多种建筑材料资源,有丰富的农副产品原料,又有充足的劳动力和比较方便的海陆交通。这就使山东有条件在发展燃料、
  动力、机械、化工、建材、食品、轻纺、手工艺品和建筑业等方面,处于有利地位。山东又是个历史悠久,文化古迹众多的沿海省份,有优良港口和避暑胜地,具有发展对外贸易和旅游事业的优势。这些客观存在的优势,必须在实践中加深对它的认识,认识了才有可能在工作上进行正确的指导,为发挥优势开辟道路。
  为了使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更好地结合,走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生产的道路,在发挥优势的过程中,必须掌握以下各点:首先,发挥优势必须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着眼于社会的需要和经济效益,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不能只顾局部的眼前的利益而影响全局的综合社会效益。譬如原料产地与技术先进的加工地之间的关系要有妥善的安排。既不能片面地强调农村和矿区只生产原料,全部运往城市加工;也不能过分地强调谁有原料,谁就要就地发挥优势,全部就地加工消化。而应当建立合理的分层次的加工体系,使原料优势和技术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发挥优势要求建立最优化的经济结构,因而优势的发挥要有一定的时序,循序渐进,统筹兼顾,有步骤地进行。全省要有一个利于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统一的战略规划。先搞什么,后搞什么;先在哪里发展,后在哪里发展等等都有统一的安排。要赢得时间,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经济建设中就必须有先有后,地区之间的发展也会是有快有慢,波浪式前进,不能齐步走。第三,发挥优势要选准突破口,组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大力发展自己的拳头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联合就是各种优势的联合,促使优势产品变为优势商品,通过商品交换,以己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跻身于国际国内市场,在更大的范围里寻求平衡。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城市建设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